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大学声乐;教学创新
正文
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没有从根本改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讲解、示范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我国大多数大学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不够,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在高校中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对高职音乐院校的课程教学观念与方法进行改革,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大学的人才培养才更符合社会期待,这是大学声乐教师务必要重视的问题。
一、 大学声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内容较少。大学声乐专业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认识音符、学会歌曲,更在于它对人的审美和情感的陶冶,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重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强调音乐特色,是音乐专业综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但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中最大的困难是学校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关注不够,甚至出现了对音乐专业的歧视。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培养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教学过程及有关调查,多数大学生认为,与其它专业相比,音乐课程在学习上的作用较小,学习价值较低。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交叉的学科,比如,乐理中有数学的知识,作词和作曲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目前,我国大学声乐专业的教学改革面临着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如何组织、充实、扩大教学内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
(二)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存在偏颇。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既是人们用声音来传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大多数老师都忽略了对音乐的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作曲的背景、作曲人的生活,而不是去探究音乐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宗教、科学等。在新的经济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更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并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坚守民族文化的“根”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三)缺乏全面的音乐创作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大会上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音乐创作是教师培养学生感知、想象、创造力的基本方法。但是,大学声乐教育在音乐创作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创作的价值,从而导致激发学生潜能的积极性不够。在学生中,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不大,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也较少,很难掌握音乐知识,影响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学声乐教学有效途径
(一)打破学科壁垒,建立音乐文化的综合性核心素养。大学声乐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消除学科障碍,使音乐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本位。通过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文学、历史等知识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涵,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开设一定的课外实践课,利用知识的转移所带来的优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大学声乐教育专业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为大学声乐教育专业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精神乐趣、文化体验和艺术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化作用。
(二)拓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要拓展音乐核心素养的视野,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努力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将历史、社会心理、道德价值观、宗教信仰、科学等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只有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才能引导学生打开对音乐艺术的新视角,切实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和深度理解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控好课堂的节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实施“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声乐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切实贯彻“三全育人”的育人思想,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中国大学生的核心发展能力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构建良好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制作优秀的音乐作品、适度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等方面,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任务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通过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而为音乐教育事业和为社会服务。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既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又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当前,大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从网上收集优质的音乐素材、视频素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课件中。这些丰富的网上材料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师生合作,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变化,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音乐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性,主动地与同学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向老师反馈,老师再根据反馈进行难点讲解,从而真正做好学生的指导者。
结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大学声乐教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建构教学方法,以实现和探索新的课程改革之路。优化教学方法与理念,打造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持续关注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确立“音乐实践”观念,提高大学声乐教育的实效性,促进职业技能的深入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3.大学
[2] 董麟凤.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戏剧之家,2022(16):175-177.
[3] 李少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职音乐教学创新路径探讨[J]. 时代报告,2022(22):145-147.
[4] 郑若琼.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方法[J]. 畅谈,2023(3):14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