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融合思政教育的意义和方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融合思政教育、研究
正文
前言:
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生命观念等,同时对其进行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等,从而促进初中生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从现状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思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融合思政教育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融合思政教育的方向进行探索,探讨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融合思政教育效果的方法及途径,以求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思政教育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还能促使其形成有益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为其日后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融合思政教育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首先,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正确价值观念等德育内容,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开展融合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生物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凝结了无数生物学家的智慧与汗水,生物教材中也有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事迹介绍,这些生物学家是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人物,可以作为融合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其次,生物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一些与思政相关的价值理念。例如,在讲授“细胞”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种细胞团结协作共同支持生命活动的开展”这一知识点,表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1]。
二、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学习氛围
在初中生物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课下,要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互相帮助。除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外,要提倡在课余时间相互为师,互相答疑解难。同时,为加强学习协作,要根据学习的成绩情况调整座位,鼓励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2]。要根据学习资源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解决相互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对生物优等生和后进生实施“一对一”互帮活动,发挥优秀学生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成绩提升。此外,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使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你追我赶奔优异的良好风气。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二)做好道德榜样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用自己的切身行为和道德风貌来作为表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曾说:“身教重于言传”。意在说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胜过千万遍的生硬说教,作为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做好为人师表的道德表率。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树立起了个人三观,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的表率作用,将会是影响学生三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榜样[3]。
(三)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
生命科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初中生物学教育应顺应生物学发展的潮流,把当今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教学相结合。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还在不断地提升。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念。教师要结合生物科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进行思政教育工作[4]。
例如,可以带领着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多样性调查调研活动,在此期间了解濒危动物,环境恶化现状等。然后要求学生发表自身的感性,树立起保护环境和动物的意识,体现人道主义色彩,培养正确的生命科学观。只有在实践中完成思政教育的融合与理解,才能算是成功的思政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很多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及其相关事迹,以及他们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些贡献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互联网上搜索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人物、所获成绩等,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生物科技进展”这部分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该部分内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前沿水平。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有关克隆猴的新闻报道,特别是能够重现当时场景的现场报道视频,以此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科研人员在获得这一成功时的激动之情,以及他们为我国生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自豪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永不言弃。因此,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能说明坚持不懈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物科研案例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5]。
仍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为例,家境贫寒的孟德尔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中栽种了多种植物来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多年才选择豌豆继续做杂交实验,最终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生物遗传规律。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是孤独的、艰苦的,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师可以用孟德尔的科研故事来激励学生,培养其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初中生物教师除了要提升自己对融合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外,还应丰富融合思政教育方式,并从多角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环保思想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郑振强.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思政教育探讨[J]. 明日, 2021, 000(011):P.1-1.
[2] 蔡鹏鹏.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1, 000(083):127-129.
[3] 华佳奕.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策略的探索[J]. 大众心理学, 2021, 000(007):P.18-19.
[4] 罗晶.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J]. 好日子, 2022(14):3.
[5] 李丑, 季庆治, 吴生才.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