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指导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幼小衔接;学习习惯
正文
幼儿阶段是儿童养成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开展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的探究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走向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他们肩负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所谓“好习惯终身受用”,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为他们后期更好地融入新阶段教育奠定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和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一、培养学习习惯的意义
小学生要面临的习惯有很多,有早睡早起、课前预习、课后按时做作业、每天整理书包、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等习惯,这些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坚持才能逐渐养成。那么,落实衔接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显然是孩子们更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的“敲门砖”。[1]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而良好的学习行为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衔接教育中,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习惯养成。
二、探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2.1时间观念培养
做人首先要守信用,而其中的守时也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他们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时间观念的要求来培养孩子们守时的好习惯,让他们养成一种比较精细化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明确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明白要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规划,明确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拖沓,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做,办事要有计划……如此,他们就能养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提前规划好”的良好习惯。针对这样的要求,本园制定了钟表学习的课程,基于对钟表的认识,幼儿们对时间有了认知,也开始熟悉幼儿园每日的开园时间,后续他们做到了不迟到、早睡早起、不拖沓的好习惯,老师也会给他们一些奖励和鼓励,让所有幼儿都养成准时做事不拖沓、做事之前有计划的行为。
2.2语言习惯培养
倾听本身就是一项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对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倾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讲故事或者开展活动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孩子插嘴,但他们在教师提问时给出的回答也并不完善,倾听能力也很差,进而导致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哪怕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耐心去听,虽然一听就会,但一做就会出错,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去学习。老师要引导幼儿认真耐心地听,不要随便插嘴,也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做到等讲话的人讲完,才举手发表意见,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听懂老师和其他幼儿说话的要点。[2]为此,教师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复述内容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安静地听完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以此提升他们倾听能力的提升。第二点就是要大胆表达,老师要鼓励孩子多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培养他们想说、能说的习惯,引导他们就自己喜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在幼儿园活动中遇到了问题,要鼓励他们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对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耐心,让他们慢慢地放开身心,将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达,或是可以举办讲故事大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说出自己的心声。
2.3游戏探究兴趣
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以游戏互动模式为主,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深化探索性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加强与幼儿交流的活动中,要重视幼儿学习内容的选择,还要加强引导幼儿参与发展性的研究活动,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因此,要结合游戏模式来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对课堂学习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就通过数字卡的游戏来检验幼儿的数字学习成果。教师事先准备好写了数字的卡片,在课堂上将卡片顺序打乱,让幼儿逐一抽取卡片,抽到相同数字卡片的同学要进行配对,共同表演节目;抽到数字零的幼儿要给同学们讲笑话……这样做也激发了幼儿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探究,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深度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4提升解决能力
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孩子在一起玩,有一点小矛盾是很常见的,老师要让孩子们自己能够应对这些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双方的孩子都冷静下来,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会他们处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小打小闹是家常便饭,光凭老师一个人是无法处理好的,反而会让孩子们对问题产生依赖性,因此还不如在给孩子们讲解图画书的时候,给他们拓展问题,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问题,这也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纠正书写习惯
在衔接时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老师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写字方法,书写时的体态尤其重要,这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在书写时,要使幼儿头正,肩平,身直。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保持冷静,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惫。目前,很多幼儿书写不好,跟他们的书写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幼儿在课桌上趴着写字,有的幼儿身体倾斜写字,这就造成了他们写字速度缓慢、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写字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书写姿态,从基本的书写技巧入手,为以后的技巧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6增强专注能力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利用趣味活动来增强他们的专注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幼儿还是爱玩耍的孩子,周围的一切都对他们有很强的诱惑力。通过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可以促进独立学习兴趣的增长。[3]比如,老师可以用绘本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在教室里给他们指定读书的时间;老师们也会根据书里的知识,给孩子们讲解一些知识,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当中。在趣味叙述活动结束后,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去看书,让他们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去想象里面的场景和故事。如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进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关乎孩子成长和未来的重要任务。幼儿教师必须引导班级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缩短孩子们的适应期,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并依靠良好的学习方式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珈琦.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研究[J].电脑迷,2018(12):189.
[2]王婷婷.在幼儿园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9(96).
[3]严虎.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