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融合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政理念、重要性、策略
正文
前言: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他们把思政理念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相融合,充分借用语文学科的教育属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技能以及搭建和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崇高的品德素质,促进了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而当前小学语文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见,思政理念的融合的确有效推动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实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小学语文融合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新教育理念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思政理论具备重要意义[1]。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思政理论的渗透,强化、引导学生的三观,最大化发扬语文教育、教学的价值,思政理论的渗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强辅助和发展功能。将思政理论渗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素养,培养学生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坚定的意识形态,传承我国重要思想政治理念。思政理论的渗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水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思政理论,革新传统授课方式,从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升华到“德育、智育”共同发展。在思政理论的渗透下,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提升思想理念,丰富自身思想境界。除此之外,将思政理论渗入小学语文课堂,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化。在渗透思政理论的基础上,传统授课模式发生转变,促使教学理念革新创新,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授课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成长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小学语文授课成果成效。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思政理论是绝对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融合思政理念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教师思政教育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还要认识到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育内容的协同性,从关爱、呵护、帮助等角度入手进行思政教育融合,而非将思政教育、管理、教学束缚起来。要搭建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良好平台,为思政教育融合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要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们进行感情沟通,要重视自身的修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尽量把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2]。
(二)打造语文和思政理念的融合桥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对待“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保证“思政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和谐、平衡发展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道德”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充分融合,进而可以稳定语言教学的“品质”。语文教学在思政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小学课本里的一些寓言、名言警句、诗词和课文等,都是展开小学语文思政教育教学,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良好素材,班级可以开展读书会:让学生学习孔孟的“仁义”,了解诗词里的大好河山和爱国情怀,感知某些课文和寓言里的人生哲理。这些都对培养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这类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著作时,还要让学生深度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从中挖掘适用于现代的理念,做到古今融合。
(三)多角度开发教育资源
要想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要创造出符合学生真实人生经验的教学情境,才能让道德气氛更加浓郁,让他们在接受基本思政教育时受到更多指导。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节课中,教师以情景构建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钱塘江潮水的影像或声音,以衬托大自然的壮丽风光,让同学们如同亲身体验祖国的壮丽风光,激发他们对祖国万里河山的热爱,让他们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就不用教师多说,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爱国情怀[4]。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第一是要遵循发展的理念与视野,把学生的成长历程融入到评估系统当中,并通过评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成长。例如,同学们一起写一个主题文章“推荐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教师要注意到同学们在沟通中的缺点和长处,给予评语,指导他们以后多与别人沟通,互相交流。第二,要遵循全面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要考虑到他们的总体特点。比如让同学们自己撰写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表达科学,理解科学,或者选择各种科学风格。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语言的乐趣和神秘,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科技的魅力,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
(四)借用文本解读融入思政教育
主题、题目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通向文章精神和知识核心的大门。在小学语文思政教育学习中,由于课文的主题、类型不同,所以题目突出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设定课文的主题,从课文本身,从著者与读者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提高其阅读和解读水平,有效融合思政理念的基本内容。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将战争时代场景进行呈现,以带学生观看录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播放相关音乐,或相关插图及文字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民族精神。然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英雄可以被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在战场上投掷热血的英雄。还有一些视死如归的坚持爱国理想的英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能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现在让我们带着对伟人的崇敬和对家国的热爱之情,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道德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5]。
结语:
总而言之,把思政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进行融合,不仅是顺应了小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更是体现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将思政理论渗入小学语文教学,保障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落实思政教育,发展综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积极、有效地挖掘教学资源,同时要能够以“智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来进行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锐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合思政理念[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6):158.
[2] 杨晓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2):2.
[3] 赵春棉.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策略研究[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6):2.
[4] 张燕.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教育界, 2021(50):3.
[5] 段宝峰.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思政教育课堂的构建[J]. 语文课内外, 2021(7):0255-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