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推进开展高中地理实践课程开发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实践力;课程开发;培养策略
正文
高中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推进高中地理实践课程开发成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和实际需求。地理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提供与当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相关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推进高中地理实践课程开发,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活动的融入,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多种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意义分析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参与地理实地考察、试验和调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学科基本素质和能力。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地理实践能力既包括学生的地理知识,又关系着学生的学科技能和素养。[1]地理知识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和探索的基础,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理论知识;学科技能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要熟练掌握并应用(促进实践的顺利开展)的技能,这是“地理实践力”的外在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内核层面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践能力,这是“地理实践力”的内在核心。掌握了这三个层次的地理实践力,就可以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充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将课本知识内化成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力以及对自我的发展能力,让他们经过地理实践的锤炼,逐渐树立自信心和创造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实践课程开发探究
2.1优化理念,理论学习
随着考题立意的转变,高中地理教学也要有所调整和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强化和加深学生深度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要面临的重要任务。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管理思路,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积极性;还要通过更加生活性的情景模拟来赋予地理知识鲜活性,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此改变原有传统课堂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完善。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都应从教学思想上重视 实践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2.2指向模型,演示实验
地理模型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在地理课上起到示范演示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地理模型的示范展示,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到地理运动变化的丰富多彩,也能够深入认识地理知识的原理,还能够通过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掌握地理分布和发展的趋势。在地理模型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科观察力、课堂专注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他们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这样一来,他们学习地理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地理模型的构建和其他理科学科模型的构建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地理教学中,演示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针对地域的地理学特征,基于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但是许多学生喜欢机械地死记硬背,这样的做法是违反了地理学科的规律的,也就是说,有些教师会把某些重点的地理知识用文字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牢记,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从高考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明显不合常理,也不符合高考的方向,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在考题中脱颖而出的,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也无法完成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目标。
2.3改革实践,理念渗透
STEM教育理念和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融合能够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到地理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例如,以“人口”知识为例,众所周知,人口是我国目前的热点话题,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因素”能够全面理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从生活来看,大家能从哪里看出人口的变化?人口变化主要由哪些原因影响呢?又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什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入我国人口变化以及其数量、空间和合理容量的知识点。通过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带入生活,探索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天气与气候”课程中,老师要学生把某一月份的气温、降水变化记录下来,画出条形图表,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分析天气与气候、空间、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数学角度激发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科融合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人地协调的重要性。此外,高中地理把科学意识作为工作语言,用实践检验理论,是一门综合了准确性、多向性、多层次和实用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情景教学方法,如在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时,学生通过简单易行的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各种优秀实践活动的视频,接着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工具自主规划并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考察调研活动,像“垃圾分类劝导员”“社区环保普及活动”等,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会地理环境这个大教学情景宣传相关理念,引导学生对地理可持续发展知识进行实践,促进地理思想的内化。例如,在开展“气候”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进行一个小时的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气候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4推进探查,改革调研
在地理学习中,除了课堂上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外,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去课外探查和调研中拓宽眼界和培养动手能力。组织课外地理探查和调研,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的同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去测量本地某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调查内容如下:第一,准备卷尺、测绳、手表、标杆等工具,记录标杆阴影最短之时的北京时间,也就是本地真正意义上的正午时分;(2)利用卷尺、测绳等工具,测量得出本地正午点的标杆影长,并记录,标为X;(3)用卷尺测量得出标杆的长度,并记录,标为Y;(4)然后根据公式太阳高度角H= arctanY/X,求出本地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此外,还要组织课外的地理调研。就像我们建造房屋,必须要先测试和测量,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地理调研亦是如此。只有到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才能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气候和自然风貌,才能将课本知识内化于心,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利用地图对本地某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其地理位置和优劣势进行分析,为五种导向型产业的学习奠定基础。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很多教师只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忽视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就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缺乏实践性。为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河流”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世界地图或者中国地图,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国家河流情况,绘制出河流水系图。然后引导学生到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河流状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该地区河流的位置和流向情况,还能更好地掌握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地理知识。[3]
2.5联合文化,帮助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习十分紧张,课程安排和教学时长也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了,缺乏实践活动,相应的实践教学就难以开展。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长为学生创造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就值得地理教师思考。在具体的开发活动中,教师需要承担起主要的负责,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紧扣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高中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校本课程、传统文化相结合去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述自然地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土壤、气候、降雨、植被等方面入手。讲述人文地理时则可以从当地的工业、农业、人口、文化、城市分布入手。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本城市的区域缩略图以及本学校的在地图上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这些地图去分析学校坐落于此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分析商圈、居民区、高档住宅区等区域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原因。学生之前学习过城市空间分布相关的知识,但只是空有一番理论,而结合学生生活的城市和熟悉的区域,他们对地理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让他们脑中的理论知识“活”起来。把周围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自己家乡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结合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三、结语
高中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发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从实践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目标。
参考文献
[1]林东.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初探[J].中外交流,2021,28(3):232-233.
[2]朱冬.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0):151-152.
[3]张立紫,王晓文,黄榕青.开发生活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以新课标地理必修1“土壤”为例[J].地理教学,2020(10):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