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下的小学育人工作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百花 朱红莲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中心小学 邮编:341109

摘要

家校合作是一种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作用的教学制度。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各学校应在小学班育人管理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基础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事业,需要与社会和家庭有序串联,形成责任共担、协同共建的良好育人氛围。为切实回应政策与文件的相关倡议,小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领导与组织能力,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渠道,敦促家长营造良好家风、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与行为规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课堂的优势互补和职能共生。


关键词

家校合作;小学;管理工作

正文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通过联合多方教育资源,实现家校共育,从而为小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下,学校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愈加重视。但是,德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持续且长久的过程,因此,育人工作的开展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充分挖掘多方面的德育因素,使小学生在无形中享受到道德的渲染,从而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育人工作中开展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正值年幼懵懂时期,还未形成健全的价值体系,具有心绪敏感、情感波动大等特点,在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而开展基于家校合作的教师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观察、分析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融入集体、向父母敞开心扉的动机。通过家校合作,家长的脾气和性格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子女的不管不顾、无端斥责、暴力行为等教育方法会明显减少,逐渐打造出友好交流、亲子和谐的家庭管理模式。学生成长于宽松和自由的家庭氛围中,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二)塑造学生独特个性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与价值体系建构方面还未成熟,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认知规律与能力优势,打造出符合当代小学生现实需求的管理架构,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管理工作能够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助于准确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有利于教师正确地介入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管理,掌握家长对学生的干预程度及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个性发展、自由成长的空间。

(三)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新时代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渥、获得的家长关爱更多,但生活技能与独立意识相对匮乏,很多学生难以应对校园、家庭及社会中的诸多困难。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教师工作能够紧密校方与家长的联系,由家校双方在共同观察中发现学生生活技能的空缺。比如,在传统的校园生活中,许多如迟到、仪表不端、精神困倦的现象难以根除,正是因为学生的作息、饮食、出行等规律出现了问题,而这种规律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往往不能仅依靠校方的单独力量把握和纠正,需要在家校合作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升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基于家校合作下的小学育人工作探析

(一)深化家校合作理念

在小学育人工作中,要通过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此进一步深化家庭与教师的德育,促进家校合作顺利开展。例如,借助主题座谈会,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同时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在一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主题会议上,教师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主题开始前,让学生各自谈一下好习惯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再由家长阐述日常生活中做到的好习惯都有哪些,没有做到的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不仅能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家长的行为习惯也会发生着变化,会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身作则,更好地参与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的共同目标。此外,还可在上述活动上进行拓展。以“你做我猜”游戏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选定和目的设置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让学生根据题板或图片进行描述,家长则负责猜,要求在进行描述时不能说出欲猜内容的任何一个字,说出任何一个字则视为无效和犯规,游戏时间为90秒。学生可根据内容的难度选择放弃,然后比画和口头描述下一个。这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而且还无形中将德育渗透其中,从而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对家校合作的指导

学校应加强对各班级家长群的管理。由于班级微信群的使用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班级都会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的方式来进行家校合作。但是部分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只是为了更加方便地将学校布置的任务告知给学生家长,很少主动在群里发言,只在家长主动询问的时候进行回复。这种缺乏管理和监督的班级微信群,显然不能很好地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充当监督者,对各班级的微信群进行监督,要求教师及各科任教师必须每隔一定的时间主动在群里发言,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当然,鉴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较烦琐,教师可将家庭作业布置和学生课外活动组织等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以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总之,班级家长群缺乏监督的情况迫切需要改变,以使微信群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依托智慧技术,创新家长学校沟通形式

第一,成立智慧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组织,也是学校联系广大家长的纽带。家长可以通过智能家长委员会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特色,并就学生教育和学校管理问题,使用平台投票或在线调研功能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再查看统计信息,调查统计用户指标,启动智能管理功能分析真实数据背后所具有的信息价值,进而增强家校双向的信任和联通。第二,开发家长学校教育云课程,泛在学习不仅能够聚焦学生的课程学习,也能将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教育课程囊括其中,例如:将家长育儿课程、教师指导家庭教育课程和家校合作实操类课程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进行呈现,可供教师和家长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第三,构建智慧家校平台。智慧型家校平台具有类似于智慧校园的特点形式,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等特征,智慧型家校平台则采取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表现状况进行检测,实时汇报到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同时,平台设置智能亲子教育咨询服务,家长所咨询问题的回答内容将由教师和智能技术管理人员共同负责,以便通过平台后端的智能引擎为其提供更好的亲子教育互动内容和参考建议,并同步将双方沟通数据及时存储到云端,保证数据永不丢失,为改善小学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提供数据支持。

三、结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小学必须要加强家校合作,相互促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有效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对家校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家校氛围,促进农村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芳.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七辑.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七辑,2022:134-135.

[2]钟艳红.家校合作视角下德育工作开展思路[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51-52.

[3]翟佩.小学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文教资料,2022(01):133-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