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教育视域下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制约因素与推进方法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苗润书

张家口市技师学院(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河北省 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

开放教育视域下,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观念转变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意愿不明确等。本研究旨在探索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在一所开放教育试点高校开展了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融合思政课与专业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样做会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业课,制约,协同,实践研究

正文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名称:《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整体建设与研究》课题批准号:JZY23115

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专业课和思政课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同时,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讨论环节。为了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法: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开放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师的跨学科能力。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构建起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联系。三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思政课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一、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的必要性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政课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专业课则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不仅具备专业素养,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

(二)增强实践能力

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思政课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关注社会和实践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课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而专业课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通过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使其具备更全面的素质。

(三)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

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有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思政课关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为专业课提供思考的角度和社会背景,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思想合二为一,实现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课程思政课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课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能够跨越学科边界,解决复杂问题。

(四)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思政课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往往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时间安排,课程思政课和专业课往往需要占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

(二)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分布广泛,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可以获得的课程资源差异较大。因此,如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一个制约因素。

(三)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通常数量庞大,对于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和专业人士能够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

三、制约因素的渠道

(一)合理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确保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效融合。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如网络教育平台、线上课程等。

(三)建设强大的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

为了确保课程质量,需要加强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合作与共享,拓宽师资来源,增强教学团队的实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开放教育资源库,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学习相关的课程资料和视频,并提供在线教学。

(四)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定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开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明确相关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促进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和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实践方法

(一)是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接受思政知识的熏陶。例如,在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中加入科学道德和工程伦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二)采用跨学科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合作授课、跨学科项目等方式,使思政课和专业课程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例如,将社会问题作为跨学科教学项目的核心,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开展社会调查相结合,提出解决方案。

(三)加强学生实践环节

通过将课程思政课和专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商科类专业的课程中开展社团实战项目,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

(四)整合资源

整合学校内外资源,学校可以整合相关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以及社会资源,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共同设计和开展创新能力培育示范课程。通过利用多方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提供更丰富、全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构建创新能力培育示范课程框架,该框架应包括思政元素的引入、专业课程的延伸和实践环节的设置。课程设计要根据专业特点,选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要通过设计开放性实践项目、科研课题等方式,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

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培育示范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创新项目、设计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要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举例来说,一个工程类专业可以开设创新能力培育示范课程——智能工程创新实践。该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智能工程发展的社会背景和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智能工程领域的伦理和责任。在课程中,学生将参与智能工程课题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对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教育视域下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合理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强大的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等推进方法来加以解决。这些方法既可以提高课程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融合度,又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川.基于“互联网+”的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路径——以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应用创新为切入点[J].中国大学教 学,2021(6):11-14,33

2]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0):31-36.

3]张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2-43.

4]於天双创能力递进下“多元协同”专业育人培养探究——以国家示范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4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