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赖新婷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镇红星小学336105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其大量接受外界信息、大量认知外部世界以及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当下人文社会、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心理、精神上的健康,其重要程度要远超个人的学识,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人文社会中和谐融洽地生存,就必须要具备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此才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世界之中。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其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充分发挥其智力的同时保证其心理健康,由此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促使其身与心积极正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学生发展

正文

前言

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尚未发育成熟,这时期其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及完整的三观,而恰逢生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这个时期,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方向正确、方式正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消除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内外各个方面的种种病症,而这也是学校正常运营、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小学生的必备素质

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位班主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健康的成长既有生理上的发展,也有精神上的发展。世卫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无疾病,更重要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机能多者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健全的体魄坚韧的心理是一种核心竞争力量,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必须要具备的。良好的心态,能使学生不卑不亢不躁,能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还懂得团结协作,在做到自律自控的同时也能做到自信自强。因此,积极正面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取得长期发展所必需的素质。

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多样性和自相矛盾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变化。小学生的心理会随着生活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莫测的。面对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地将其从萌芽状态中消除,使其朝着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二是矛盾。小学阶段长达六年这六年期间学生会发生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会感到自己已经成为“大人”,不再受父母、教师的约束,但是学生的行为却难以脱离父母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既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发展状况,却耻于寻求帮助,学生想要在同学和朋友面前表现,却不想被人耻笑,这种矛盾的心态往往会让学生陷入两难的境地,很难集中精神,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终身的心理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索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本文认为,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沟通”,即与全体学生、科任教师学生父母三者进行和谐沟通

1.基于多样化的学生沟通

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的思想、个性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时,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实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相互倾诉,激发同龄人共鸣。在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后,小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但仍然很难与别人敞开心扉。如,在青少年时期,有些心理上的困惑,一般都是不愿意在教师面前说的,也不愿意当着全班的面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引导其进行“互诉衷肠”。在这个团体里,同学们都是同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有不少同学会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劝解和慰藉也会让学生变得更有安全感。同时,在这种活动中,同学们也会了解到,原来每个人都有烦恼,从而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理迷茫。

是对个别问题进行私人谈话,以维护学生自尊。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有些是普遍问题,可以从总体上突出,统一提高;有些是个人问题,牵扯到了个人隐私,需要教师单独和同学单独沟通。通过这种私人的沟通,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学生的关怀。举例来说,教师发现,平时好学上进同学近日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也越来越慢,于是在私下里打听,该同学的父母离婚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精神上的一定隐患,从而影响其整体学业。面对这样的特殊状况,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公开的引导,要通过与学生的私下交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的成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加强与全体科任教师交流,协调共建心理健康调控系统

当今时代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科目多,学生学业压力大,这也是导致其产生焦虑心理和敏感情绪的重要因素在这一点上,单靠班主任很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努力。在闲暇时,班主任应与任课教师多沟通,及时向其他科任教师反映的问题,以便教师能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班主任也能掌握班级其它科目的学习状况,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心理咨询工作。

如,教师发现同学的学习底子比较差,其呈现出一种自卑、厌学的状况,为了培养同学的自信心,班主任事先和其他科任教师沟通,让科任教师从多个方面积极鼓励、表扬同学,渐渐的,同学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心态也越来越好。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不同学科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3.加强家校沟通建构全方位无死角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互动过程,通过与父母的交流,了解家庭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有助于班主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家庭问题。一个温馨和谐,开明乐观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其心理素质总体上较高;而日常争执不休的家庭,会使学生们丧失自尊自信与安全感此外,父母的期望过高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班主任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不留教育死角,就要与父母进行沟通,与父母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需要,不要只对子女施以过高的成绩压力,也不要因为工作、生活不顺而迁怒于子女。只有父母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今这个社会在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驳杂,人文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从单纯对物质的需求转变到了精神的需求之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相较于文化教育的第二大教育形式。而身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则应真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病理”形式的关怀,还应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全面性的精神上的健康疏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3(4):22-24.

[2]冯世昌.高质量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三重逻辑:准则、挑战与破解[J].当代教育论坛,2023(2):93-103.

[3]葛玉蓉.以心育心 洒下一路阳光——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3(1):134-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