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丽娟 赵保军

汤阴县人和大道小学 汤阴县光华小学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456150

摘要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阶段并不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由于多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出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着力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存在活动理念欠缺的问题,导致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只关注活动的表面现象,而忽略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立意不新颖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些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选择的主题过于陈旧或者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达到活动的教育目的。此外,一些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指导策略不够灵活,缺少有效的引导,导致活动效果不佳。那么,小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很多活动都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需要小学生在实践中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助来一同完成实践活动,为此就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长此以往,就可以让小学生学会和掌握更多和他人交流合作的沟通技巧,而这些技巧可以给小学生以后的生活乃至工作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实践活动探究需要小学生去发明创造,为此小学生就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在活动中着重强调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形成,通过开展实践课程活动使得小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三)有利于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总结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着重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来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开展的原则与特征

(一)开发原则

教师在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富有生活性。在开发和选择课程材料时,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通过观察、研究、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科学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富有主体性。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综合能力。第三,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学习水平,采取相匹配的活动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

(二)应用特征

1.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书本上的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根据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需要确保并促进各种类型的学习环境,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校,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有益的实践性活动,从而满足课程的需求。通过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不仅能够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受益,而且还能够让这些主体更加多样化,从而使得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更加丰富多彩。

2.资源开发来源多元化

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并重视对多元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所有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和承担责任的资源纳入课程开发,重点放在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资源开发具备生成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教育体系的改革,一种全新的视角形成,即课程资源内容不仅要求稳定,而且要求能够随着教学进度而不断演进。因此,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索,以期找到更具创意、更具完整性的教育资源,并以发展的视角去运用这些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社会资源、文献资料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升课程质量。因此,开发课程资源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可以为教材内容提供更多补充和完善。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编写无法涵盖所有内容,因此,不断生成和完善课程资源对支持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至关重要。

4.资源开发过程探索性

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不只是教师一人,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在有学生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学习不再是一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以丰富活动资源为目的的探索式学习,这是活动资源开发的探索性的最直接的表现。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应当为其提供充足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独立选择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能够从中发掘、提炼、总结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有效解决综合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一)立足校园生活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挖掘实践活动的探究主题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性很强,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可以立足实际校园生活来对实践主题进行深入挖掘,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小学生因心理等原因,缺少社会阅历,实践经验也比较欠缺。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可行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指引小学生自主地在校园实践里进行探索,对其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自觉化进行探究,其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校园安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去找寻校园里的危险因素。如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对楼梯进行观察,并向小学生提问上下楼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安全隐患存在?进而引导小学生懂得按秩序上下楼梯,以防在上下课或放学时出现踩踏事件。另外,校园霸凌作为现今一个较为热门的校园话题,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也要提醒小学生一旦遇到了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地向教师进行反馈,教师会给予同学们有效的帮助,及时阻止危险事件的发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绘制校园安全手抄报,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营造社会氛围,强化交流意识

结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的冲动及兴趣能够不断得到释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活动不断满足其本能需求。应将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教学任务,这是因为任何学习、生活都无法避开与人交流,人是群居生命,更需要交流沟通,教师应注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班级为学生营造社会氛围感,以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为学生营造交流氛围,应注意交流气氛的融洽、民主与自由,做到学生能够自发自觉地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激活学生的交流本能,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大脑思维活性,让学生的话语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得到很好提升。在《爱心天使在行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旨在帮助残疾小伙伴,也可以确保残疾小伙伴能够顺利地进行交流。分析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特点,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为学生营造学习主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潜能,让学生感受到交流的魅力,激活学生的交流自觉意识,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交流,让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得到很好发挥。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帮扶残疾小伙伴”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活动提高残疾小伙伴的人际交流能力,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交流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角色定位,并增加生动活泼的活动情节,让学生通过活动演绎,发自内心地帮助残疾小伙伴,一方面促进提高小伙伴们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三)从创意的物化出发,开发创新型资源

字典里的“创意”是指创造性的思想和概念,而将这些思想和概念进行物化,就是创意物化的全过程。小学生年龄偏小,想法也比较简单,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比成年人强得多,因此,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意物化的最好时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创新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提供物质、时间和空间基础。例如,环保是一个热门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环保创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什么物质是最容易污染环境的,学生首先想到汽车尾气、塑料袋子等。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有没有可以用来代替塑料袋的环保材料呢?自己可以制作环保袋子吗?”学生就此开始他们的奇思妙想之旅,思考如何利用一些废弃的东西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袋子。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胆突破学科知识边界

学科知识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借鉴学科知识长处的同时,突破学科知识边界,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应对未来变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大胆突破学科知识的边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的实用价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一个园艺活动,除了涉及自然科学的植物生长规律和生态知识,还可以涉及计算和美术等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借鉴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一个团队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能够飞行的模型飞机,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跨界思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在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除了学习社会历史和文化,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究世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够吸收学科知识优点,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又能够突破学科知识禁锢,引领学生跨越学科界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

四、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既能够吸收学科知识,又能够开拓学生思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鉴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颜雅雯.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3(5):35-37.

2]谭冬菊.融整教学资源促进课程共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探索[J].亚太教育,2021(13):82-83.

3]陈俊锋.基于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路径[J].亚太教育,2021(3):55-56.

4]廖丹,汤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20(11):176-177.

[5]邓芹.浅析如何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J].考试周刊,2020(74):3-4.

[6]王艳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J].电脑校园,2021(2):646.

[7]陈晓红.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合作学习指导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06.

[8]孟凡伟,杨开山.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95.

[9]徐财福.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渗透感恩教育初探[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5(9):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