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摘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 留守学生 阅读习惯
正文
前言: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国内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的资源相差很大,而乡村小学生的教学常常受到缺乏的信息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语言基础比较差,而阅读材料在养成阅读习惯和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他们所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却很少,这就妨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乡村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营造一个适宜的读书环境,为农村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
一、培养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崇高品格的培育
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还能指导留守学生用一种科学的阅读方式进行课外阅读,在持续地读书中获取人文知识,并培育他们的高尚情感。读书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是开启留守学生思想窗户的一种有效途径。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多读书能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促进了留守子女语言水平的改善
听、说、读、写是评价一个人语言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通过对其进行阅读培训,可以提高其听说、说、读、写的水平,从而提高其语言素质。对农村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通过许多的阅读活动,能够让留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各类词语、句型的使用的不同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整个脉络和大意。同时,通过对留守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也能为留守学生的作文积累一定数量的作文材料,在他们有创作需求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和技巧来更好地把自己的作文想法表现出来。
(三)有助于提高农村子女的认知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将对学生的整个知识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大部分的留守学生都是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又能提高学生的整个知识结构。有计划地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育和发展,也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用故事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年龄的原因,特别是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低下,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这个世界还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状态,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常常会玩闹,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并不感兴趣。此外,因为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有一些无聊的成分,与他们的阅读需要不符,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逆反情绪。小学老师要针对这一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地调整,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因为缺乏家人的关心,所以他们对外部世界有一定的抗拒和排斥。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有信心、更亲密,也更乐于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采用新奇的方法,如讲故事,使学生在读书中提高。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
(二)积极推广网络阅读
目前,国内的网络科技正处于一个全方位的发展和变革之中,数字阅读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读书方式,它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子女的实际情况,对网络资源进行适当的集成,建立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适时购买合适的青少年的电子类型的图库,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网上读书需要,突出书籍资源的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从而为学生们的阅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小学图书馆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查封和屏蔽有害的资料和网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料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为乡村的留守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上网空间。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报苗助长》这一课时,这个寓言有着很强的讽刺和教化作用,老师可以用一段通俗易懂的动画来表现,让孩子们感受到它的深刻含义。然后,老师要建议一些关键的寓言,如“亡羊补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欺欺人”“惊弓之鸟”等,让孩子们感到好奇心,从而有了读书的欲望,同时,开展课外的扩展阅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开阔他们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读书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书籍资源。乡村小学图书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馆藏图书很难适应新形势,也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另外,由于阅读课程设置不合理,图书阅读的时间不足,许多语文阅读课都是为了应对有关部门的视察,才临时加入课程表中,这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积极性。
所以,要想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行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教学环境。乡村学校要想获得足够的经费来建设基础设施和更新图书储藏资源,一方面要主动地将投资请求递交给地方的教育机构,同时也要借助传媒寻求公众的帮助,扩大筹资渠道,尽量为留守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在经费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同学们相互互换书籍,拓宽他们的读书渠道。
(四)触发多重感受,激发多元化阅读
因为地域的限制,乡村留守儿童在阅读层次上常常被限制在单一的文字里,不能从多个维度的层次去感知文章里的鲜活的东西,所以,老师们要利用信息科技,进行各种活动,来刺激孩子们在“听说读写”的基本视角上,去体验到阅读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天地。
例如,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会根据乡村的地域特点,进行一种体验式的阅读,也就是让学生们先去看一看,然后再把那些比较有意思的知识点给他们讲一讲,有些是比较抽象的,老师们可以利用“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们到野外去做实验,来检验一下绘本故事书的知识,从而达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转移。
经过分析,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的帮助下,老师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们的读书热情,让学生摆脱了以往小故事班的枯燥,相反,他们还可以用更多样化、更丰富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要阅读”走向“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语:目前,在我国的乡村小学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留在学校里。在小学中,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老师做到因材施教,转变教育方式,更要注重家长的爱护与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要使农村留守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教育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探究[J]. 杨晓玉. 读写算. 2020(12)
[2]“三勤”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之保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 张艳. 新课程(中). 2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