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探讨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杜刚

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75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项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施工周期较长,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也是相关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就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

正文

1建筑成本管控原则

1.1强化施工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负责的项目经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做足准备工作,而且要不断优化完善施工组织方案。此外,要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各项流程进行探索,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流程之间的衔接工作,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资源清单进行优化完善,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际施工效率。

1.2组织全体人员参与

第一,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中心,制定完善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并对施工阶段的各项成本开支进行细致的核查。第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规划设计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控制好成本风险。第三,既有的施工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完善,对高程、结构及尺寸进行细致处理,测量好桩基坐标等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试验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效率,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能够有序开展。

2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

2.1环境因素

在施工之前就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要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对施工过程造成的阻碍,保证施工的高效性,减少时间的浪费。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还要尽量避免对施工路段周边的居民和路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外部环境对工期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施工机械故障等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成本,甚至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2.2施工方案因素

施工方案会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还会对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产生影响。施工方案是否成熟会直接影响施工的实际水平,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还可以减少施工时间,进而降低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企业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选择非常重要,合理地利用机械才能够发挥机械最大的作用。与施工不相符的机械不仅会对工期产生影响,还会增加施工成本投入。

2.3施工周期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的周期长短会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的工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争取一次性完工,缩短工期,最大程度上控制施工的成本。相反,如果施工项目的工期延长,无形中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另外,如果项目中出现分项目变更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好处理,及时返工,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效果。

3控制风险的对策

3.1完善预算方案

制订合理的成本预算方案,既是工程造价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因此,预算人员应制订合理的预算方案,以降低预算风险。另外,为降低预算风险,预算人员还需要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预算方案。除此之外,预算人员不仅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来做好预算准备工作,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来做好预算工作,同时根据设计图纸来全面掌握建筑信息。在掌握工程进度之后,预算人员应合理划分工作职责,提前确定各个环节的工程量,从而提高预算的准确性,最终实现成本预算的预期目标。

3.2加强成本管控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需加强人力、材料、设备等成本管控,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开展施工工作。建筑企业应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抓起,严格把关,防止工作出现纰漏,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项目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施工,否则,不仅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3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

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来看,施工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其价格波动较大。因此,预算人员应合理制订预算方案,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施工材料。由于施工材料成本占总预算成本的70%以上,为了降低预算风险,在采购材料时,采购人员应结合市场信息,对比供货商提供的价格及其他关键信息,选择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另外,采购人员还应根据施工材料的价格和质量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供货商,并且与这些供货商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预算风险,最终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影响施工进度。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控制施工材料成本,从而有效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

3.4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成本决定了工程未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预算人员需要全面了解设备和材料的价格信息,并且预测价格波动的趋势,保证造价的准确性和预算的合理性。另外,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成本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降低预算风险。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预算人员进行风险控制培训。针对潜在风险,预算人员需要做好应急预案,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3.5控制工程变更

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就要控制工程变更。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控制工程变更次数和程度,才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制度变更、设计图纸变更、环境变更等。无论是哪种工程变更,都会增加成本。另外,预算人员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信息来再次调整工程预算,从而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控制工程变更的次数和程度。另外,建筑企业还必须根据施工情况来预测变更,并且制订相应的预算方案,以降低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建筑施工管理,防止因工程变更而增加经济损失。

3.6优化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工程造价,从而保证预算的准确性,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预算资金、合理使用资金,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项目利润;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心,还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因此,建立和优化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预算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只有优化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和技术管理,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钥玮.论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有效识别与防范[J].珠江水运,2018(16):90-91.

[2]李红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0):105-106.

[3]徐莆,管军,查志刚.建筑交通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建筑,2014,59(10):204-2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