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鄢芳燕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壬田镇中心小学 江西省 赣州市 342500

摘要

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仍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题,以学生学习的结果判定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性,这也就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急需转变数学学科的育人方式,提出关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的育人方式,以苏教版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其具体策略,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措施,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育人

正文


(课题信息: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为学习而设计:小学学科育人方式的优化研究,L/2021/005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所学校都会设计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表,评价表中就有关于学生参与度这一指标,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关乎这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之后举手发言,由于学生对问题认知的程度不同,因此举手的时间也就不同,会的学生往往早早地就举手了,一般情况下教师看到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就会选择几个学生回答,多次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不再举手,会出现直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思考的情况,导致运用知识出现偏差。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开头会设计出很好的导入进行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结尾的总结,有时还会出现没有总结的情况,这无疑是失败的课堂教学,结尾很多教师也会提出“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整节课,然而只会局限于学生的零散回答,没有进行整节课的系统回顾,以致学生在头脑里没有形成对整堂知识的认知结构,导致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整。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原则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原则

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渴望探索的欲望。教师可以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实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在集体协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讨论和分享等任务,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促进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形成。

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强调数学的公正性、合作性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的一些作用

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学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学习逻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数学领域以及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具有长远的影响。

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课堂通过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大胆提出新观点、寻找新方法的能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索性学习、自主发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良好的数学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持续学习。

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课堂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倾听、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鼓励学生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倡导道德品质和公正观念的培养: 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倡导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的观点、注重公正和合作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知识、尊重他人的解决思路、鼓励分享和互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4概念界定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育人方式的本质就是怎样培养学生,根据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学生思考时间、学生思维量等问题,提出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数学教学初探,其具体策略有备课时以学生认知为起点,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给予充分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数学教学初探,这体现了要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1学科育人

育人方式的本质是“怎么培养人”。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也就是通过数学的系统学习,集中体现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4.2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在教材单元整合中系统规划的,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根据数学逻辑结构合理的设计出一份教学设计,为进入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应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得到发展。

5、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育人策略

5.1备课时以学生认知为起点

如果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备课,那么如何备课呢?备课既是为了教师教,也是为了学生学。备课真正要做到为了学生的学,要研究备的这节课学生的认知水平到了哪一步,学了哪些知识,知识掌握程度怎样等,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只有站在为了学生学的这个角度,才能真正地设计出质量较高的学习教案。比如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之前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行四边形等有了直观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图形的方法,如摸一摸图形的面、描一描图形的边,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学生也注意到了从体到面,从体里画出面,在学的同时学生也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出的教案,才会让学生在头脑里链接前后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备课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采用等也需要站在为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是否能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这都需要教师设计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不然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还比如“认识线段”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知识,活动一可以设计比一比铅笔和毛线的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法就能直接感受出弯和直的区别;活动二变曲为直,让学生把毛线变直,考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捏紧拉直,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线段,原来线段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拉出来的,体验感很强,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线段;活动三在生活中找线段,这就需要学生观察并运用线段的特征在生活中找出各种物体上的线段,让线段回到生活中,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而是运用这样的特征找符合条件的线段,真正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备课时是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这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那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进行思考,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有针对性,设计的练习也要有层次性,为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认识线段”中,教师也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拉毛线的过程,每一个学生体验把毛线拉直,并且要让同桌相互交流认识线段的特征。这个活动关注了全体学生,使设计的活动丰富,同时体现教学目标。

5.2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初探

5.2.1.关注全体学生

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当前课堂教学一问一答式不足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在“认识千克”的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1千克到底有多重,教师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准备两袋物品问哪一袋重,要让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后发表看法,学生先各称1千克的物品,然后把称出的物品拿在手里反复掂,在这反复掂的过程中感知1千克的重量,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与其中。其次是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开放,但是要有一定的方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让学生有思考方向、稍有难度的问题,不能设置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这样是无效的。教师需要设置让学生跳跳能够得着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有一个活动之后提问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它们可以用表示?提出这个问题是对几种折法的比较与总

结,学生必须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才能说出其原因。最后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起来面向全班进行交流,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非常有必要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小组合作要求,提出要交流的学习内容和解决的问题,这样带着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就不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交流发言时间。在教授“认识米”一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借助身体尺掌握1米是多长,就活动提出了三个合作要求,这三个要求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地指向明确,根据活动要求学生两两合作,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也使每一位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

5.2.2.给予充分时间思考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些环节往往会流于形式,最明显的就是刚问了一个问题,马上就让学生回答,这就只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场了,其他学生可能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进入下一环节,这部分学生整堂课就浑浑噩噩地结束了,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就越来越不感兴趣,这不是数学教师愿意看到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舍得留出课堂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充分地思考、交流、操作研究,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从而发展自身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教师提出如何理解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反应并举手,教师并不急于让其回答,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等方式展示这个条件到底讲的是什么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后小组再交流,这时让全班学生都进行想法的碰撞,获取更多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又在相互交流中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数学教学,解决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为基础设计数学教学,完成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完成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小福.“创造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常州小数团队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