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游戏化;幼儿园;美术活动
正文
引言: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游戏教学法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通过结合美术以及游戏融合各种特点,让美术更具有艺术性,游戏更具有趣味性,达到幼儿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寻求突破,从而促使幼儿园的美术游戏化活动更加顺利地展开。
一、美术游戏的特点
美术游戏主要指以美术教育为核心,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诸多关注。在根本上,因为游戏的实践性以及趣味性都是比较显著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契合,利用美术游戏教学法可以充分达到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除此以外,将美术游戏和游戏教学相结合,也可以将美术的艺术性进行一定的拓展,使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其中存在的魅力,当然也可以帮助幼儿激发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游戏,从而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获得进一步提升[1]。
二、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建美术场景,开展美术游戏
每一首美术都有其独特的情绪,可以把幼儿带入到某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让幼儿受到美术的感染和熏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美术教学现场,营造相应的氛围,并且在这样较为特殊的环境之下,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美术。
比如在教学《树叶装饰画》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幼儿到大自然当中捡拾掉落的树叶,然后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入游戏情节:今天我们要一起出去旅游,去哪里旅游呢?让我们看看这一支笔,带着我们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我们怎么到小树叶上去旅游呢?幼儿此时听到黑色的笔,要带着他们去旅游,注意力将会立即集中,当教师说要带他们去树叶上旅游的时候,就会觉得更加有趣。在美术教学当中融合幼儿的情感,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体验。教师需要在美术的实际场景当中,用真挚的心灵来接纳一些新鲜的事物,通过言传身教,将美术所要表现的场景充分地还原,让幼儿深切体会到美术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含义,使幼儿接纳美术。在游戏活动当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作为引导者,同时还需要作为参与者,通过转换角色和幼儿相互进行情感交流,并对幼儿的游戏活动持续关注。教师要善于切换不同的场景,通过生动的场景让幼儿融入其中,帮助幼儿获得成长[2]。
(二)利用有趣的美术游戏,调动幼儿感官
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邀请一些比较敢于表现自己的幼儿作为演员进行表演,其他幼儿是观众。这种行为导致一些表现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持续地锻炼自己的表现能力,而一些表现能力较弱的幼儿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和表现,使其最终形成拒绝自我展示的性格。教师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幼儿调动积极性,让这些羞于展示自己的幼儿也获得展示的平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一些美术游戏环节,让每一位幼儿都自觉投入游戏活动,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成长[3]。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作游戏,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幼儿都突破环境所带来的限制,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书桌,或者在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图片。在观察声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简单的图形组合来代表这些物品,给幼儿做出示范,然后再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使用简单图形组合的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将其展示出来。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并不仅仅囿于内心,也外显于行动。
(三)利用情感游戏教学,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想象力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并着力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想象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成果,教师首先需要给幼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幼儿解决问题。在幼儿犯错的时候,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正向的引导下改正错误[4]。
比如在进行蛋宝宝活动时,教师可以把幼儿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幼儿通过分工的方式来进行合作绘画。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幼儿非常自由,也非常快乐,不会受到过多的拘束,而正是这样的氛围也让幼儿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以及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获得一些成绩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延伸,在活动当中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勾画不同的蛋宝宝,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幼儿的兴趣将会更高,并且更加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此时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使幼儿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利用玩具游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培养对于美术的兴趣,利用玩具让幼儿对所学内容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需要按照不同幼儿的特点,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寓教于乐,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学习,让幼儿可以和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设计活动需要考虑幼儿的成长,让活动的内容尽可能简单,玩具的使用更加轻便,更具有日常化的特点,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让幼儿对美术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使其能力得到开发。
比如幼儿对色彩斑斓的水笔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使用三原色配出各式各样的颜色,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幼儿了解颜色的由来,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
(五)利用符号图谱,引导儿童感知理解美术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使用一些比较生动的符号或是颜色来吸引幼儿,取得幼儿的注意,让幼儿的参与更加具有积极性,并且对美术产生更加生动的理解及感知。教师在美术当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展示的机会,从而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六)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当中学习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游戏玩乐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制定一系列的游戏规则,让幼儿主动探索规则,并且在征服规则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展开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完成一些和美术相关的游戏,幼儿在掌握了游戏的规则以后,通过征服一道道难关,学会如何使用简单的方式画画,达到双赢的效果。
(七)游戏示范法的灵活应用
幼儿天生喜欢模仿,因此在美术活动当中,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些正面的示范,让幼儿进行模仿,从而帮助幼儿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不能对幼儿的创造力有所扼杀,只是让幼儿机械地进行模仿,因为每一位幼儿的天赋都是非常独特的,他们有着创造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在活动当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表现出特色和创造力,在幼儿产生进步之后,教师需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表扬幼儿。比如在集体面前,幼儿表现得比较好,教师就需要给予幼儿鼓掌和喝彩,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让幼儿产生参与活动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各项游戏活动。
(八)家长配合,展开游戏教学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需要和教师之间进行配合,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家长需要意识到幼儿创造性培养并不是短期任务,这是一项长期的培养工作,因此需要关注幼儿的态度。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需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生活当中值得绘画的物品或是美丽的图案。当然,可以给幼儿讲解一些比较著名的美术家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并搭配一些游戏,让幼儿对于美术产生更多的兴趣。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尽量给幼儿创造较为积极的学习环境,并且和幼儿共同参与和美术相关的活动,比如可以共同演奏,一起合作编写美术等等。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培养创造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和家长相互协作,并融入一些游戏化的活动,在美术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将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幼儿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利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将幼儿的潜能充分地开发出来,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具备独立的人格。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怎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美术来进行教学,并且在实际活动的过程当中将幼儿创造力充分的发掘出来,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是一项挑战,所以幼儿教师需要直面困难,采取更加有效地方式,帮助幼儿在游戏当中学习美术,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田雪. 浅谈游戏化教学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1):3.
[2] 嘎玛白玛.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小班故事教学的提问策略[J]. 传奇故事, 2022(33):43-44.
[3] 吴丽芳. 绘编故事教学法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22(7):4.
[4] 王支丽, 按沙热姑力•艾合麦提江. "儿童为本"理念下室内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和田地区A幼儿园小班为例[J]. 幼儿教育科学, 2022, 4(1):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