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提问
正文
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以及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课堂提问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作为引导,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问题上,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与有效。
1、课堂提问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之间高效沟通的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也需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不能是表面的。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专心学习,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有效提问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它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有效的知识学习系统。课堂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并积极分析和探索新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说话,学生倾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很难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一次次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激发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2、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2.1教师的课前提问设计不足
当前,教师认识到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教师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由于各种原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没有设计和预设问题。在准备课堂时,教师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而没有独立设计问题。这个问题造成了一种“满堂问”的课堂情境,即不断提问,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所以在课后只有少数学生能吸收知识。
2.2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比较单一
以往的课堂上往往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只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提出问题,不仅会让课堂的氛围低落,而且还会让同学犯困。当前,“小组合作”与“小组学习”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很多老师却不愿意进行“小组合作”与“小组学习”的理念,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迅速获得学生的回应,但是却忽略了对他们自主思维与探究的训练,影响了他们的协作探究精神,影响了他们的探究过程,制约了他们的人格与技能的发展。
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3.1精心备课,在课前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课前充分准备,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通过提问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问题。教师可以创造一种生活情境,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讨论空间,让其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和学习。
3.2设计问题的内容要具有明确指向
课堂提问一定要具有明确指向,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考方向,进而深度挖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性,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则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不利于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个式子,13÷4,14÷4,15÷4,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式子都是除不尽的,有余数的,但教师的提问却是“上述式子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学生可能会回答:“都是除法。”或“除数都是4。”很显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期并不相符,部分教师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课堂提问指向不明,仍继续发问,学生答不上时,教师就会“不耐烦”地直接给出答案,致使课堂提问并没有发挥其实效性。如果教师把课堂提问明确指向:“上述式子,它们的商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就会往“商”的方向思考,很难出现上述的错误理解。课堂提问有时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差别,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3.3设计问题的内容要适度开放
开放性的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思考,并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主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提升,更要让学生具有“求异”的思维意识,这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教师要设计更为开放性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为例,教师展示公园游玩的图片,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让学生对图片中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该过程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性别、年龄、服装样式、人物动作等多个层面进行划分。这样开放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的拓展与发展。
3.4选择合适提问时机,提升学生注意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很难兼顾数量和质量。既存在忽视提出问题的质量,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大量重复地提问;也存在过分关注问题水平而忽视问题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提问。当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或对某一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思维的形成。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找到提问的机会。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反馈。例如,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来调整教学计划,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视角,采取有效地提问,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新奇感和期待。
3.5注意提问角度,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产生兴趣与动力的一种心理倾向,能够激起人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将他们对某事物或者某问题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与热情,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还能使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角度,找准切入点,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为了保证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堂摸球游戏,让学生在一个装着黑白两色圆球的盒子里摸球。规则如下:袋中一共有10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圆球,白色的球代表女生,黑色的球代表男生,让男女学生各派一名代表摸10次,摸完记录颜色之后再放回去,统计哪种颜色的球多,颜色多的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结果白色的多,女生赢了,有的男生却不服气,觉得白球的个数可能要多一些,此时教师再把盒子里的球展示给学生看,结果白球7个,黑球3个。这时男生就会说“游戏不公平,不能算数。”教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白球多,摸到白球要比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通过设计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利用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6适时进行点拨,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限,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也都不太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和活动空间,进而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喜欢上学习。教师是课堂上的指导者、组织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如果学生在分析解答题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例如让学生从解题方法、概念、公式等方面对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并在这次的点拨指导中让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发问”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7课堂提问的发问要能够叫答全班学生
叫答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或是提醒学生上课需要专心听讲。叫答可以是学生主动回答,也可以是学生被动回答。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会叫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会出现多次叫答同一学生的情况,使课堂提问变成了针对部分学生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既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又会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还会出现教育不公正的情况,长此以往,班级成绩就会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学生成绩下滑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消极对待数学学习,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在学生学习成绩不等、性格特点不同的班级中,教师的叫答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
3.8提问要具有灵活性,凸显科学与合理性
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极具偶然性的活动。尽管教师在备课期间会对教学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多种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还是会发生多种情况。如,学生不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产生偏差;课堂提问的设计过于繁杂,学生一时间很难理解,致使学生不知如何作答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即时采用多变的、多元的方式将其转变成学生易理解的问题,再进行提问,以此来推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生成。
4、课堂提问中问题的反馈策略
4.1反馈中要给予鼓励与肯定,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鼓励与肯定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对某一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与肯定,能够强化该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树立该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推动其不断思考,自主参与到课堂提问活动中。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能够让班集体更加团结与自信,形成合力,这对于今后合作、探索学习有很大帮助。当然,鼓励与肯定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激励疲劳,今后的鼓励与肯定,就丧失其教育价值。
4.2反馈中要有追问形式,有助于学生全方面掌握数学知识体系
追问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将课堂问题精细化,将数学知识整体化的再次发问,它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宽广、更深层的层次,激励学生细致、全面地进行思考,进而全方面把握课堂知识之间的关联,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环套一环的,旧识带新知的学习过程。对旧的知识产生疑问,就会产生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再有疑问,就会产生更新的知识。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万以内数时,一般先复习百以内数的知识,进而提问: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规律,可不可以运用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潜移应用,掌握新知。
5、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有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要适时进行点拨,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学会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德俊.把握原则讲究策略有效提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下),2011(9).
[2]罗红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89.
[3]洛桑次仁.如何使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探索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锦绣,2017,000(012):212.
[4]陈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11(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