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正文
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古诗词课文的重要性。通过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融入适量的古诗词课文不仅能够使初中学生重新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更是能够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题材的教学文本,授课教师在对古诗词类课文进行讲解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授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文学素养。[1]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意义
(一)培养素养,提高能力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代文人传递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古诗词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知古诗词精炼语言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从而起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拓宽视野
学古诗词不单单是学古人之用语表达,更是品古人思想,感古人情怀,汲取古人智慧,学习古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词教学,多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诗词,是真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体现。[2]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完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调动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初中课堂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在考虑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无法把古诗词相关的方方面面悉数教授给学生,所以老师一般来说会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老师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也要有目的、有方向。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了解其生活的年代、人生境遇以及写本首诗所处的环境;其次,在课堂前,要多通读古诗词,在通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营造的情境,同时在读的时候要尝试进行理解,对于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在课堂正式进行的时候,因为已经做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听课的时候就可以积极地参与讨论,对于预习时所标记的不懂的地方进行着重的听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对于初中的古诗词名篇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进行课堂预习时,首先要对李白的生平、生活的朝代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全篇的通读,在诗句中感受李白的心境;然后,试着进行理解,找出一些重点的词句,用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对全篇进行翻译。再接着标记一下自己暂时没有理解的地方,例如,这首诗李白想要传递什么样的感情,又用到了哪些写作手法,等等,只有做好课堂前的预习,才能在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了解古诗词背景,找到情感共鸣
在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再对诗眼和主题内容解读,从而对古诗词的主旨和具体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在此阶段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古诗词中的历史场景、故事前后的原委切入,带领学生进入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从而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对于古诗词背景的介绍和传递,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教学方法。例如播放作者的相关生平短片,或者是介绍作者从属的古诗词流派,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人文特点,作者的古诗词风格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等等方面,进行古诗词鉴赏的外延性拓展,帮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3]
(三)全讲精讲,优化教学方法
古诗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几句话就能表达出丰富且深厚的感情,很多古诗词内容都是作者境遇的表达,也是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状的一种描摹。但是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往往对古诗词不能做到全篇解读,精讲细讲,而是把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背诵。在还没有完全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时候就忙着背诵,无疑会增大背诵的难度,长此以往,在机械背诵下学生领会不到诗词的美好,学习兴趣自然就下降了。所以,老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对于古诗要做到全盘讲解、重点精细化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这无疑就大大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而且,考试中对于古诗词的考查,不仅仅是背诵的内容,还会考查对某些诗句的赏析,所以进行全篇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四)利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情境
学生认为古诗词比较难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古诗词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对于字词的理解和作者意境的理解较为困难。所以说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缩短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古诗词描绘的内容相对应的虚拟情境,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真正地将学生带到古诗的意境当中,去体会诗人的心理活动,并深刻地去感受诗人的语言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图片为学生展示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色,为学生构建一个与诗词相对应的美好的情境,并为学生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诗人所描绘出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心理,和诗人一起去惆怅、感伤、愤恨,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来说,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从新课改的思想出发,对古诗词教学中文本解读、古诗词鉴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古诗词鉴赏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促进他们的人文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爱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层级解读及教学基本任务[J].语文教学通讯,2023,1254(20):29-32.
[2]熊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23(8):113-116.
[3]张学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多元化探究[J].科普童话,2023(7):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