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凌洪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永丰中学 邮编:334600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例,简单地讨论了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实行它的具体方式,把握了实行分层教学的正确的指导理念,可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同学们的需要,进而提高实行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正文


实施“分层”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对实施“分层”时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适当指导,老师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编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把“分层”教学理念付诸实践。

 

一、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必要性探讨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目前,每个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都不同。例如,中低水平的学生,要快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尽量理解各种数学题,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可是,要是让一些稍微好一些的同学反复去学一些基本的东西,或是做一些自己认为不太难的题目,那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用与厌倦。然而,由于这种千篇一律的传统教育方式,他们却无法抗拒这种基本的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既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最合适的内容上获得提高,也可以提高各个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体验。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学生偏科现象很普遍,其主要原因往往是学生对一门学科很感兴趣,但对另外一门学科却没有自信。老师让学生多接触些中等难度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磨炼,但如果要求他们掌握超出自己目前水平的东西,那就是把他们拖入了困境,并且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但是,如果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围内去挑战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及时让他们去解答那些他们可以解答的问题,就可以使他们继续在自己的数学学习路上,提高该水平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在当今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人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特定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现实状况纳入自己的考量之中,这样才能确保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初中的学科内容比较宽泛,既包含了抽象的数学观念,又包含了一些应用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全堂授课”的方法,将无法解决部分同学的现实问题,另外一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吃不饱”“吃不透”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他们在“最近发展域”里的全面发展,也将直接制约着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长久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怪圈”,从而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然后,通过设计适当的数学教学方案,能够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并让他们在系统地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在最近的发展区内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备课方式,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对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发展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5]。因为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诸如数学接受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等智力方面的问题,以及诸如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数学学习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情况下,采用“分层”的方法,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需要。

 

考虑到学生成长”需要。

大家都知道,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处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状态,这让他们在竞争意识上比其他时期的学生要强很多,不管是哪个级别的学生,都想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够发展成师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6]。与此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验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会逐渐地产生出自己的优点,也会产生自己的弱点。所以,初中老师应该把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自己的起点,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自身的条件下,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状态,从而持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育水平。例如,对于初中数学后进生来说,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所以他们在数学学习的中长期会有一种沮丧的感觉,并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否定自身能力的问题[7]。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老师能够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给予数学后进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能够让数学后进生在层次化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对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

 

 

二、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开展模式探讨

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调查,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要想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实行分层,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分层的依据,也就是要得到精确的分层资料,并且把处于分层阶段的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这对班级管理,和教师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制作一张中度学习难度的调查表,在实行分层教学之前,可以依据调查表的结果,把同学们大致分为几个等级,每个星期是一个观察星期,观察周期内,可以根据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上课发言等情况,适时地对分组人员做出相应的调整,把各个等级的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学生对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也会有所抱怨,要全部满足也不太现实。因此,教师要以每个月的月考结果为依据,如果是在月考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既可以用实际的考试结果来说服学生,也可以用这一筛选机制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让中低级别的同学不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让高级别的同学不断追求完美。

 

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级别,安排不同的任务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性不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依靠课堂上的高层次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轻松地解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与教师配合良好。在这种情况下,中、低层次的学生不能参与这个环节,长此以往,低层次的学生将会失去在班上积极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教师则会觉得,只要能解答出这个问题的,就是高层次的学生。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即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即让中低层次的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看重,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比如“勾股定理”,在授课时,教师会按照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将每个班级分成不同的小组。首先,对于刚入门的同学来说,要对勾股定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要按照这个定律,对其中的基本概念进行归类,最后再利用这个定律给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利用这个定律去验证某些直角三角。其次,则是他们的中级训练营。这一学习层次的学生,其数学基础都很好,欠缺的就是如何开阔自己的思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主动解答教师所设之一般算术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之运用。而且,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也会将题目进行分层,从一星到三星,三星的题目,就是高等班的学生,一二星的题目,就是中等和低等的学生。

 

针对各种课外任务和测验已有各种题目

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测试系统,目的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并对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检验,将此环节与分层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以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为同学们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和测试题,这样可以大大地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在实施以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时,如果因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分别设置题目,将导致教师的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一堂课三习题无法完成。

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进行各种课外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基础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公式、定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同时,也要让数学等级较高的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不过,在选择问题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出问题,在满足一定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问题的难度,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要降低他们的数学大题的难度,而对一般的同学,则要在一般的卷子上增加选择填空等基础的客观题,从而增加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四)课堂教学层次化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化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就是:第一,数学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紧跟教学进度,从而保证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其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确保不同水平的同学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让他们能够互相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永远都能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样就能够为全面提升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另外,在随堂练习环节中,数学教师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确保他们在随堂练习后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以七年级下“三角形”这一章为例,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首先,为 C级的初中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如:了解三角特性,指导解决基本问题;其次,对于 B级的同学来说,要在 C级的同学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学习三角的基本性质,相似判定条件,这就需要他们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另外,对于 A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并让他们掌握怎样运用与三角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他们的潜力完全发掘出来,保证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全面发展。

 

实施分层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一种科学性的评判,使其能够依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初中生经过一次教学后,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也有一定的期待。尽管各水平的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因此,在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他们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测试试题等多个角度出发,使学生们在自己的掌控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熟练地运用初中的数学知识,既可以保障中低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为他们奠定一个好的学习基础,还可以避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二是可以不断地自我挑战,不断地提高自己。运用“分层”的方法,能使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配置,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昊孝兵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探索构架[D]文理导航中旬),2021(5):20- 21.

[2]吴忠安.在高职数学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2021(3):195-196.

[3]罗淬.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3).

[4]曹洁.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5]沈林军.科学有效批改 真情快乐交流:初中数学作业批改与反馈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2(8).

[6] 余金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111.

[7] 火元玲.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9(11):178.

[8] 刘姣辉.“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6):67-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