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美育人”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以美育人”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本文从“以美育人”的思想出发,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以美育人”的内涵
美育,最早见于德国学者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认为,美学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将审美教育和具体美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有效地开展美育教育,能够弥补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人性分裂的缺陷,对于促进人的德性、修养和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到小学教育工作,作者认为,在小学阶段,“以美育人”主要指的是通过教育者所引导的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形成基本的审美人格,从而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将“以美育人”思想贯穿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既有教育性,又有实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它包含了“德、智、体、美、劳”等五大要素,其中“美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教育目的之一,是要经过一步一步的培养,并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积极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总体上看,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传授与之相适应的美术鉴赏技巧,让学生们可以在细致、立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
绘画技巧是提高学生美育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通过设计多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最后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的实践与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着色和线描等绘画技术,使脑海中的图像更真实地呈现出来。此外,在临摹教材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可以通过观察并运用其中的绘画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绘画水平,进而延伸为美育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实践出真知”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主流。在这一观念的引领下,许多老师开始从过去过分强调分数、升学率等单一的考核指标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立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与此同时,美术课程的设置又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独立的发展空间,使教师能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美育综合素养的目的。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与素质理念相契合。
三、“以美育人”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以美育人”理念缺少重视
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充分重视“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然而,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学校对此认识不足,未把“以美育人”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的管理与教育中去。假如学校的日常建设环境不好,不能体现出美,那么,学生就更不能欣赏到校园之美了,这将有碍于“以美育人”的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同样,如果老师所选用的美术作品与一般的美学理念不符,学生在生活中很难体会到美,那么“美育”就会落空,学生的整体美育素质就很难提高,不可能全面发展。
(二)教学形式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很多美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今,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老师们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进步很慢,很容易自满,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心理,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不良的学习过程,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悖于“以美育人”的教育宗旨。
(三)“以美育人”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的美育美教育制度建设与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老师把“以美育人”的概念误解为艺术教育,以为它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技能,这是对它本质的错误认识。在目前阶段,学校与教师仅在教育学、德育教材与一些学术刊物上进行“美育”教学实践,其理论体系不够系统,文字也比较片面,不能充分体现“美育”的丰富理论与深邃内涵。
四、基于“以美育人”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审美教育制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对美育的轻视,并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对美育的负面影响;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美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思想和经验,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具有同样重要的教学地位,真正将美育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美育课程体系,老师们应该将现代美学与现代教育学相结合,在设置课程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比如音乐,舞蹈,书法,摄影,建筑,戏剧,绘画等,而不是仅限于传统的艺术课程,这样就可以将学校美育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区分开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的独特优势,提高日常的美育教学质量。同时,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转变“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错误教育观,并结合现实,及时调整评估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加强对教师审美教育的训练,以保证学生审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利用各种途径,如培训等,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指导教师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挖掘美育素材,将所有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来面对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不同的区域中,开展不同的美育特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美术教育开辟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美术图像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及认知特征,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较难长期专注于学习。教师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丰富立体的美术图像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美术图像情境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三维化,从而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各种科技手段纷纷走进教室,这为影像情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运用和创新,运用多姿多彩的图片,为学生搭建一个三维的“美育”课堂,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感觉,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美育素质奠定基础。
就以《美丽的花》一节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花儿”的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亲眼看见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以及色彩的变化,从而体会到花朵的美然后,老师再提问:请大家举出自己平时最喜欢的花的例子。我还用“花儿”“春季”“蜜蜂授粉”等图画、录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的回答问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性。最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老师们可以将一些有名的描述花儿的绘画作品呈现给学生们,并且根据他们的喜好,有选择地展示一些他们自己创造的关于花儿的绘画作品,这样就可以为全班的欣赏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
(三)结合生活实际素材,进行绘画训练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都不能停下来仔细观察生活,所以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也不例外。很多学生缺乏对美的观察与鉴赏,美育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以生活材料为基础,开展日常的绘画训练。这样,将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长。学生在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格,这对于美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素材引进到课堂中来,并合理地设定生活化的训练主题,这样就能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进行有效的锻炼。
以《十二生肖》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动物园里的动物作为教学材料,把它们引入到教学中去。比如,“老虎”“猴子”“马”“狗”等等,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详细介绍:“虎是食肉动物,生性凶猛,与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狗是杂食动物,根据品种不同,性格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就能对十二生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并能了解它们的基本生活习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去年、今年和明年分别是什么生肖年。最后,老师可以设定一个绘画主题,“画出你眼中看到的生肖虎形象”,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创作,重点表现自己看到的形象与场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创作能力。
(四)开展美术赏评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在“以美育人”思想的指引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性。美术赏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创作、展示自我和互相评价,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和赏评方法充分融入到活动中,从而体现出美育的价值。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创作主题的确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欣赏、评论,从而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美育素养。
以《五彩的烟花》课文内容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以“烟花人生”为创作主题,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出示有关烟火的图片或视频,要求学生归纳各种烟火的特征,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烟火画出。在学生画完后,教师可发布作品,开展欣赏与评论活动,引导学生从“画背景”“外形”等角度欣赏作品。比如,当烟花的背景颜色变成黑色的时候,就会更加绚烂;半径越大,说明烟花绽放的范围就越广,学生能够通过仔细地观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开拓了创造性的思维。
(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断发展自我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愈有创新力,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越强,就越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新的事物结合起来,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杰出的艺术品。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内涵的。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全面地去思考,通过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以《太空里的植物》这一节为例,当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把植物的生长条件以及太空中的环境条件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太空是一种学生完全无法接触到的环境,因此对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限制,这对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有好处,再与地球表面上的植物生长情况相结合,学生可以画出一种特殊的植物生长状态和形态,从而实现了创新性教学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不断地在教育中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审美上有更好的审美感受美,更好地创造美,更好地发挥美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铁敏.以美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研究[J].成才之路,2020(15):102-103.
[2]张海华.基于中学美育实践的困境与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2):53-57.
[3]曹之文.以美育人,构建完善的学校美育体系对策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36-137.
[4]万丽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新使命与新任务[J].中国教师,2020(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