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整体设计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朝兰

昆明市盘龙区茨坝中学附小 云南省 昆明市 650051

摘要

新课改的推行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背景下的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主动读书的意识和兴趣。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将数学教材中的单个单元结合起来,增强了单元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优化了数学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大单元整体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正文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都是基于一节课进行单独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碎片化的,学生学到的也是一个个单一的知识点,很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利于深刻理解数学学科与数学活动的逻辑。同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关注的也仅仅是课时的教学内容,就会缺乏对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整体把握,这种“知识点+课时”的教学设计较难达成高阶位的素养目标。而采用与学业标准要求相匹配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恰恰能改善这一情况,不仅能有效帮助课堂教学实现转型,也能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在每一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1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1.1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学科课程中从整体视角出发,针对一个主题或一个重要的概念进行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构建认知体系的跨越。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即通过系统地组织数学知识,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首先,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单纯的计算能力提升到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其次,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深入进行的。教师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最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等因素,设计真实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2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

1.2.1,关联性原则。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关联性原则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时,应注重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2,非均衡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数学知识点的难度、重要性、深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对不同知识点的差异进行处理,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点的难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2

1.2.3,发展性原则。数学知识是具有发展性的,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发展的。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数学知识的发展性和关联性,将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相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渐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小学数学课堂大单元整体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对单元核心素养的把握不到位

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时教学”模式,对单元中涉及的核心素养把握不足,未能弄清单元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哪些,从而导致对教材重难点和整体把握不足,忽视了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有些盲目,缺乏层次性。

2.2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大单元整体设计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的课时内容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缺少单元整体设计意识,而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少从更高层次去理解学科知识,基本都是按照教师参考用书上的建议完成课时教学任务。因此,这种备课方式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割裂,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缺少结构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更不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3

2.3教学设计缺乏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需求。

在知识的表层理解下,学生所学的符号化、机械化的数学知识太多,忽略了知识所包含的思想和相关推导过程。因此,学生所学的碎片化、无意义的惰性知识太多,难以将其运用于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从而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整体设计的策略

3.1科学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教材顺序开展知识教学,带领学生一步步达到目标。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这种方式需要加以创新。因为教学内容经过了改造与整合,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知识体系的构建,但目标也会变得更为复杂,要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这样才能在较长时间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避免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从“双减”政策落实的角度来看,单元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处于“最近发展区”。

3.2整体设计单元大任务

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大情境”、设计“大问题”、应用“大任务”,通过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素材等,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时教学的固化格局,具有一种灵动性的特质。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数学课程教学的忠实执行者,更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创生者和开发者。

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要引导学生面向数学知识本身,秉持—种现象学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新传统、权威、固化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创新。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通过联结、链接、整合和创生等方式,不断扩大“大单元”教学范围4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这一单元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勾连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的“大问题”“大任务”:除法、分数和比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根据“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尝试“化简比”,比较“约分”和“化简比”,归纳“化简比”的方法。这样的“大任务”,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知识研发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为何“商不变的规律”称之为规律。因为“商不变的规律”属于“上位知识”。在“商不变的规律”之下,导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同时,学生自觉地建构起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的知识谱系。

3.3设计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主要的依据是预设的单元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只限于纸笔的测试形式;也可以综合课堂表现,体现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理念。设计单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和发展学习品质﹐同时单元教学评价结果也可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在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使用如下表所示的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表

请你在下列相应表现的地方打“√”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参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分享

合作

能主动提出问题和想法





能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交流

表达

能清楚表述自己的观点





能对同伴的观点进行判断

3.4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结构化整合的重要路径,大单元整体作业应与单元整体教学相互呼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设计。

3.4.1.全面思考作业目标

大单元整体作业要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目标进行架构,但目标要求应更具体、更可操作,便于落地。借助层层递进的多层目标构架,“前瞻”知识内化,“后顾”素养提升,使作业目标前后贯通。

例如,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单元的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之前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知识,也要思考“圆”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从而预设如下单元整体作业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概括圆的特征,在探究和推理中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

②在猜想、实验、归纳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感受数学文化价值。

③把握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策略选择、规律探究和结论拓展的完整过程,实现概念、方法、思想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空间观念。

再将单元整体作业目标分解为i课时作业目标,具体到每一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作业设计就不容易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脱节,作业也才更能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

3.4.2.系统设计作业内容

单元整体作业要解决知识散点化、碎片化、割裂化等问题,就要在素养立意统摄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大概念,实现知识的关联和重构,并运用大概念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以单元整体学习为线索,系统整合作业内容,既要通过大概念聚焦同一类型作业内容,又要强调不同类型作业在同一概念下的关联与互补,借助整合的过程精简各环节的作业,整体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5。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应“前瞻”单元内容,“后顾”长程迁移,增强作业的进阶性、综合性与兼容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螺旋上升,从而实现思维的进阶。

以《圆》单元为例,如果围绕“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点来设计作业,虽然考查内容明确,也与教学相匹配,但无法让学生产生系统化的思考,更不要说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了。教师可结合圆的知识体系和课时内容,融合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素养表现的内涵,系统设计本单元的单元整体作业内容,以学科学习促进素养提升。

4、结语

总之,大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课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反复学习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仔细咀嚼数学新教材的每一个大单元设计,不断实践积累,才能靠近并达到我们的目标,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实施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要从“眼中有本”转向“心中有人”。作为教师,要从传统的“育分”真正转向“育人”,进而通过大单元的数学教学,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重塑学生的数学生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与生命成长的同构共生。在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素材等,促进学生对相关学习资源、素材等的学习转化。同时,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自主性建构。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深度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5):51-53.

2]陈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40):28.

[3] 刘霞,杨帆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活动研究 [J]. 天津教育,2022(2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