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学文

湖南省新化县上渡街道新商学校417600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及落实,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升高,怎样能够创建出一个更为有效、科学化的地理教学课堂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实践时期,一些教师并没有对有效课堂构建的要点进行实践及探究,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及欲望比较薄弱,甚至还会拉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基于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课标背景之下的初中地理有效课堂创建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我将针对新课标形式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展开教学探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教学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而详尽给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并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的方式正在不断进行教学转变,这使初中地理教学变得越来越高效。但目前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然而人类知识无穷无尽,地理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我们唯有将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法两者相组合,以此作为改革的原动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内容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知识点过于琐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在内容上过于注重零散的知识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们只能记住一些零散的地理概念和地名,却无法将其整合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和理解。这导致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传统的记忆式教育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缺少实践与应用环节。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述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之中,实践与应用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们缺乏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机会,无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真实的环境相结合,缺乏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另外,教材信息过时。由于地理领域的发展迅速,许多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科技发展。教材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日常生活,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广泛性,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然而,在许多学校中,地理学科的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1]

二、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的意义分析

地理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低估。地理学科涉及广阔的地球空间,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问题解决和综合思考能力。

首先,创新的地理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地理知识片面地呈现给学生,导致他们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缺乏深入理解。而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地理模拟游戏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参与到地理现象中,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2]

其次,创新的地理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的能力。

再次,创新的地理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和综合思考能力。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通过利用地图、卫星影像和GIS等技术工具,学生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同时,创新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把握全局,形成系统性的地理思维。

可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一)把握教学内涵,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标背景之下,深度学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的内涵,并在教学中对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关键知识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基础知识是学生在以后更深层次地学习地理知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因此,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仅要讲授特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其内部、外部的地理关系进行细致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此外,在地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探究性地理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深度学习的有效性[3]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课改之下,初中地理教师要把多媒体融入地理的教学实践,使其成为一个灵动性、创新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中,广泛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地球”内容部分时,基于教材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我们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太空图片,包括宇航员传回来的地球的太空图片,还有一些是望远镜拍到的太阳系、银河系的各种星云和星系的图片。这些图片直观、生动、神秘,充满了审美趣味,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了对宇宙的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对美丽的银河充满了兴趣。教师要理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地理课堂质量[4]

三)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

新课标背景之下,着重要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地理学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单向教学的习惯,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对此,教师要认真备课,为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做充分课堂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举例来说涉及“旅游”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旅游经历,并且谈论旅游途中遇到的趣事,最后派代表进行讲述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形成对课本地理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背景之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遵循“关注学生成长,达成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而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法时,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但要达到多样化教学目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内容?同学们应该如何学习这些内容?通过不断地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就能实现教学法、学习法的多元化。而在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加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最终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全班同学根据地理学习需要可以分成若干在不同的小组任务中,组员们各自收集信息,进行小组协作,最后展示分组结果,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让教学更加多样化。

(五)借用课外资源,拓展地理教学的容量

在初中整个阶段的教学中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课时并不多但教学的内容却很多,所以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地理教育,是很困难的,容易给教师们带来巨大的教学压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上,在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正常开展的同时,教师可以可以巧借课外的学习资源,联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们到户外去感受自然,拓展教学资源,去发掘生活中的美丽[6]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地理相关的美术摄影展览,他们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从中体会到展览中蕴含的丰富的地理要素。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取课外资源中的地理事例,如一些图书、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近几年,优秀的地理纪录作品不断涌现,展现了丰富的富含东方文化底蕴的地理学科元素,图书如《中国国家地理》,纪录片如《航拍中国》《蓝色星球》等。另外,地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小的地理模型,如具体的地形模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创造力以及实践技能,从而实现高效的地理教学。

(六)实施案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仍处于由想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地理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真正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充满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对具体实例的思考、探究和分析中逐步提升思维能力,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提高地理素养[7]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这一具体案例。“我国南方地区多吊脚楼和一些尖顶的房子,如重庆、贵州以及桂北、鄂西等地,还有一些地方多两层或以上的竹楼,而北方平顶房比较多,许多北方居民会在房顶晾晒或储存东西。另外,大多数的房屋都是坐北向南的,人们认为这样的房子才住得舒服,也能给人带来福气。”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说出上述案例的依据,并探究住宅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关系。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道:“南方多竹楼和吊脚楼是因为雨水多,空气潮湿。”还有的学生说道:“北方种植麦子,需要晾晒,北方房屋的屋顶都是平的,是因为可以方便晒麦子。”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和探究获得了许多有效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地理思维。

(七)鼓励学生实践,增强应用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情况、探索知识应用原理的重要形式。地理教学知识讲述的是区域空间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所以在知识实践中受到的束缚相对较多。基于此展开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如此才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8]

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时,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空间距离跨度较大的地理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用沙盘的比例尺方式“复原”我国的地形地势。让学生运用沙盘的形式表现三级阶梯和我国的山脉图,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取知识,用更加具象化的形式了解地形中的重要山脉、地势中的三级阶梯分布,以及两者相互结合的部分。通过应用能力的训练,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加强。

结语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不仅改进初中地理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能感受到地理的美丽壮阔因此,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并且通过结合教学实际来不断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为学生创建有趣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旦增旺姆.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 传奇故事 2021(23):31-32.

[2] 孙玉华.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探讨[J]. 传奇故事上旬版 2020, 000(007):P.308-309.

[3] 黄丹丹. 结合课标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以专题复习课《区域的经济发展》为例[J]. 科学咨询 2020(23):3.

[4] 拉巴扎西.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困惑与对策[J]. 传奇故事 2022(24):2.

[5] 王敏. 高效课堂新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东西南北 2020, 000(019):P.1-1.

[6] 江芬.初探新课标形势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184.

[7] 张莉.新课标形势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08):11-12.

[8] 塔乐哈尔·海拉提别克.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32):0166-0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