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正文
前言: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它是一门基础比较强的科目,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掌握拼音字词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们可以背诵古诗词,可以欣赏古典名著。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每一学科教学都提出了要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这篇文章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进行一些探讨,并给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
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小学语文,它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语言启蒙,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这也关系到学生对汉语的认识,关系到他们对汉语主题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汉语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绪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要求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持续地改革和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内容设计,选取方法,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看出,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不但对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有很大帮助,而且还能促进老师们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改革,才能让小学语文课程真正地成为现实。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导向。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与创新
现代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外部驱动力,而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是我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内容的改变,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了整个小学的师资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也有一些年轻的教师,表现出了一些偏激的现象,比如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包括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在改革之后,更多以网络和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科技创新与传统教育融合在一起。如“慕课”技术和“云端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既要保留教师的个性特点,又要对其形式与方向进行多个方面的延伸,比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衍生出了激趣教学法、评点教学法、导读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依托教学平台的时候,它的内容更加注重云平台教学,其完善而有针对性的课业学习与练习,极大地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护儿童的童真,所以问题法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它既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启发。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一)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感
在小学阶段,语文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但是语文的学习却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不仅是一门知识,还是一门母语,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学生们才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继续学习下去。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前备课之后,按照课程的内容逐步地让学生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很难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
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都大不相同,所以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也不相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大班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数十名学生,一元化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的教学很难有针对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统筹兼顾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班级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班级管理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评价标准不够合理
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标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老师对语言的理解太过僵化,对语言的标准要求太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并不是靠计算就能得到唯一答案的,只有古诗词背诵以及其他少量的知识是标准型的。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语文老师的这种应试教育思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真正地展现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观念,突破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关爱和尊重,让学生处于主体的位置,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学习和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譬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门课上,以老师为主,老师占用了大部分的上课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很少,课堂气氛也就越沉闷。因此,作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了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者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而对于他们的问题,作者也会耐心地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美。除此之外,作者还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和学生进行对话,用对话式的沟通方式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展开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中,小组活动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但是因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所以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不能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完全放手,也不能对其进行太过严厉的管制,而是要懂得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小组探索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其次,选择小组协作式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解决由于人数太多,老师很难控制的难题。
首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目标等进行说明,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了解为依据,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他们的小组分配的公平性。让学生在上课前先进行一次预习,通过讨论、指导,使预习结果更好。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并在黑板上一一列出。老师在解释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获得答案。
比如,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伯牙鼓琴》的时候,会给孩子们10分钟的预习时间,让他们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和对课文中一些看不懂的单词的标出。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可以到教室里去看一看,看一看他们的翻译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分组讨论时,确实有不少字词不懂,例如:“方鼓琴而志泰山”,其中一个“方”字的含义是什么;这“破琴绝铉”到底代表着什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语言课堂。然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注重阅读教学环节,奠定语文教学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做好了阅读教学,才能确保语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关注与重视,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让学生在其小学习基本的生字、生词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加强他们的语感;另一方面,老师们需要积极地扩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范围,为他们推荐各类优秀的课外读物,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质。
比如,我们在讲授《将相和》的时候,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处在发展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上课之后,我将引导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体会到作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停顿、语气和情感的变化,从而对正确的阅读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进行阅读练习的地方,从而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我会对他们的阅读方式进行观察,当我发现他们中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对他们进行纠正,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作者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阅读这个环节,为语言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重视课后作业及课后引导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一般会起到很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语文知识点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部分,经过课后的反复练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课后训练类作业是比较单调的,学生在完成大量单一的训练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造成了老师布置作业的期望效果不能达到。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上多做一些改革,并尽量减少习题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利用学生对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特点,让他们每天都要对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字、词和短语等进行总结,并要求其掌握读音、意思及应用场景等,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每天的总结,对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并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课后,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利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
结语:总之,建设高效课堂不仅是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更是新一轮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端正教学态度和观念,把握课程改革发展的根本趋势和核心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索和改革,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引入现代媒体设备,提炼教材内容设问,注重阅读教学环节等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成功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安云龙.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140-142.
[2]李芳.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25-226.
袁永红.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 文学教育(下),2019(11):56-57.
[4]彭建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