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程燕玲

玉山县下镇初级中学 334714

摘要

文章论述了中学生物课兴趣化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兴趣化教学策略,以提高中学生物课的总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趣味性学习对自己整体学习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趣味性 策略分析

正文


前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利用实验教学,可以让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研究中,本文对趣味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探索,让初中生对实验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初中生对生物概念和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要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对生物学进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教学重理论,轻实验教学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水平,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很难保证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提高,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越来越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们要改变传统的、陈旧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生物课程趣味性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遵循科学性原则,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使学生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借助生活实例向学生说明生物现象,作为加强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在趣味性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二)适应性原则

初中生是最有朝气的一群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激情,这也是他们学习新东西的最好时机,可以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师,教师遵循适应性的原则,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该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情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概况

一)趣味性教学方式的概述

趣味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情的教学手段,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趣味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完成教学任务。

趣味教学方式的性质

有趣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动的、有效的。它的实质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事实上,趣味常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常规都具有某种趣味,但并未得到直接的反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同样存在着有趣的因素,只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融合。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新型的趣味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形成了初中课堂教学环境。

三、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对生物的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数年之久,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学校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以往的应试教育,这种应试观念始终存在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中,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人们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初中生自身的发展。所以,成绩不高,又不是主科的生物经常会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没有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上课前没有进行好的预习工作,没有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生物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因为受到了根深蒂固的应试思想的影响,这也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更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物的教学。

生物课的课堂讲解模式比较单一且落后

在初中增加了其他课程之后,就会将语数英作为主科,而其他的课程,比如生物、化学、体育、美术等,就会被视为副科,属于次要的科目。因此,在教师和同学们的潜意识中,生物课程已经被边缘化了。在这样的认识之下,初中的生物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讲课不认真,没有热情,课堂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这也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生们会感觉到学习的单调,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另外就是初中生物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地进行改进,还停留在以前应试教育时的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提高生物课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生物的学习。

(三)更多时候局限于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未能受到关注

从目前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提升上,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好,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如果他的考试成绩不好,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差。这种“以成绩为标准”的教学方法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很多初中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长期来看,中学生物教育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初中生不会主动的把生物知识和课外知识进行联结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基础教育正在持续地进行着改革。然而,因为生物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生物课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他们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书本上,主要是针对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并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初中学生也没有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课后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他们在课上没有活跃的气氛,在课后也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

 )巧用媒体,增强趣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在众多的教育手段中,媒介始终占有主导的位置,并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生物这门知识仍然有一种生疏的感觉,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他们很难理解更深层的生物知识。但是,将现代的媒体技术与生物教材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地了解到生物知识,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可以激发自己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生物系统这一单元的时候,就会涉及一些与生态系统有关的概念,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概念,学生是无法理解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含义的,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生态系统的组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以森林和湖泊为例,说明了生态系统的含义。另外,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录像,让他们了解到更多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突出实验能力培养,强化知识理解及掌握

在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激发出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上,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实验,为初中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氛围。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以初中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为切入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验实习机会。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初中生真正地参与到生物实验的学习和探索之中,加强初中生的实验学习经验感,让初中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更加有兴趣。比如,学生在学完生物圈之后,再由初中生来设计一个关于生物圈的实验。这个过程就是让初中生去找一个能封住的玻璃罐子,然后在罐子的底部放上一点泥土,然后种植一些小型的植物。然后,进行了一次蜡烛实验,把一根被点着的蜡烛放在一个瓶子里,然后把瓶子密封起来。仔细一看,那根蜡烛烧了一段时间就会熄灭。接着,过了一会儿,将蜡烛从瓶中取出,再将点燃的蜡烛放入其中,会发现蜡烛很快就会熄灭。通过对实验的探索,让初中生了解到,植物是在吸收CO2的同时,才能释放出氧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初中生物的课程从微观到宏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中,对生物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首先,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兴趣。在生物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常常包括了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共同作用,因此,老师们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在课堂上安排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仿一种生物正在开展一项活动的具体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生物知识具象化。例如,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章内容的学习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而在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植物体内和外部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所以,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扮演氧气,另外一些学生扮演二氧化碳,利用学生的动态变化来对光合作用进行模拟,并以幽默互动的方式将其具体过程展现出来。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地创设各种情境,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景。尽管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初中生物中的一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有立体感的情境和画面。例如《生物多样性与特点》,老师们可以用投影设备展示森林和湖泊,以及《自然之谜》和《大堡礁》等纪录片,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全貌。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抛弃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转而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发现、总结知识。

比如,在讲授“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的知识时,以前,老师大多只是把如何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甚至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要注意什么。这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记忆并不能令人满意。为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材和上网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应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这也让学生们对显微镜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点上,老师还指导学生们按照事先预习过的知识,尝试自主地拿出镜子安放、对光等,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对之前所预习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各种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显然是学生尚未掌握的重难点与易错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趁机插手,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解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在新一轮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生物学中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堂,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趣味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化获得生物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自己的生物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禹法芹.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92.
[2]孟庆艳.初中生物教学中趣味生物实验的应用探析[J].吉林教育,2020(18):90.
[3]顾亚贤.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趣味性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49.
[4]阿尔达克·沙比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2020(14):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