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开展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正文
朗读是学生探究文学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智慧启迪的来源,杜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缺乏重视,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较为陈旧,知识朗读教学的效率偏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全面的调整和优化朗读教学模式,进而体现出朗读教学的作用,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重要性
(一)有利于体会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大声进行朗读。之所以选择大声朗读而不是安静阅读,主要是通过大声朗读帮助那些语言思维低、性格内向的学生拥有朗读的自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验课文情感。比如,在“吧”“啊”等词语的朗读中,就能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情感。朗读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学生正确理解本文主题和思想,并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辨认字词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难免会遇到一些认不出来或者是不会书写的字词,单一的朗读和记忆一些词语是无法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深刻理解文本知识。相对于记忆文本的发音而言,朗读明显更为有趣。因此,通过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发音更为标准,对学生日后学习陌生词汇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有利于提高语感
在新课标中语感出现的次数较多,这也说明了语感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文章远不如学生自己朗读所带来的效果大。通过朗读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并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具备语感能让学生的表达更为真诚,这对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都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朗读,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和欣赏语言美,掌握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这远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更有成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感知、想象,不断丰富自身的朗读技巧,明确认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进而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
(四)有利于增强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能让学生拥有读者的阅读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主的接触阅读材料,进而丰富自身的阅读储备,掌握相关的阅读知识。一旦学生自主阅读的频率提升,就能在持续的阅读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朗读目标
朗读教学对小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够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以往的朗读教学有着诸多弊端,并且和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不想符合,因此教师要变革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思想,清晰认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持续的朗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他们朗读的习惯和水平都是大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制定层次性、多样性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都能够掌握有用的学习技巧,进而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朗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认真的朗读每一篇课文,从朗读中得到感受和体会,拥有自身的朗读技巧和方式。一节良好的朗读课需要教师有效的范读,经过教师范读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让学生和课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日前的教学教学,有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录音的方式来进行范读,觉得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但是相反,这种方式让学生失去了朗读的兴趣,也降低了朗读的效率。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带有感情的进行范读,特别是要把握好朗读的语气、语调等,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点出文本的朗读关键,点明朗读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语文知识。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改变和优化范读的方式,然后根据小学生在朗读中出新的问题,使范读出现适当的错误,因此来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让他们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吧,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朗读水平。此外,教师可以将那些的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挑选出阿里,让他们到讲台上进行示范,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种根据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的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激发朗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那些新鲜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重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在朗读教学的开展中结合这些诶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目前小学生朗读兴趣不好的情况,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增强学生对朗读教学的热情,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在这一层面上而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将是教师接下来课堂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增强朗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教学的乐趣,并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朗读氛围,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增强朗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在课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寻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并将找到的资料制作成课件,然后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播放制作的课件,进而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有趣的朗读情境,让学生走入创设出的情境中,更好的体会农村人家的优美风景,从而能过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并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以此来体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三)丰富朗读方式
在朗读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朗读,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朗读教学的效果。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丰富朗读的方式,如单人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朗读,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该篇文章中的动物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动物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再让其中一名学生进行独白,让学生不自觉的带入到演绎的角色中,深入感受动物的情感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各小组选取一种动物,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看看哪一组能够通过朗读的方式体现出小动物的情感。这样,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能够将文字上的角色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并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于朗读的热情,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运用微课
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朗读水平,首先就需要确保学生能够顺畅的表达课文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基本的了解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此外还有对文章结构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基本的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卡顿、读错的情况。所以,增强朗读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就是掌握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是,目前的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生活阅历不足,认知能力有限,在朗读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阻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予以解决,通过微课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核心思想制作成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基础知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有效的进行朗读联系。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将能力、认知和价值观设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录制成视频。其中能力目标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认知目标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的理解;价值观目标需要让学生思考诚信和友情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能增强朗读教学的效率。
(五)优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重视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展开评价。
1.评价角度多样化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可以从语音语调、情感把握等方面展开评价。例如,“你的语调非常平缓,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你很好的读出了主人公的西喜悦之情”,进而让教学评价极具针对性。再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这样进行:“这位同学在朗读‘蔺相如’的内容时,声音确实响亮,但缺乏了足够的气势,能否在读一遍,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蔺相如’的不畏强权呢。”当学生读第二遍时,气势明显比第一遍更足。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引导学生的朗读,能够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朗读水平。
2.评价语言个性化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让评价具有个性化。例如,对那些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教师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指导他们学会抓住细节;对那些喜欢朗读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小组朗读、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团结合作的精神;对性格内向、不爱朗读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每次进步都给给出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为所有学生都提供朗读的机会,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语言标价,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朗读过程中,语音语调跟课文内容是否贴合?读的是否顺畅?有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能够让学生认知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正,进而增强学生的朗读水平。而学生互评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能学习他人的长处。例如,“我感觉该同学对于人物语气把握的很好,若是声音在洪亮一定就完美了。”生生互评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朗读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评价一下教师的朗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朗读充满兴趣,还能让教师的朗读得以提升,进而完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有着诸多问题,为了促进朗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增强朗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丰富、有趣的朗读教学中加强自身的朗读水平,深入把握课文的情感表达,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嘉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策略[J].读写算,2021(23):159-160.
[2]陈丽华.探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8):66.
[3]寇洁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J].青海教育,2020(6):37.
[4]薛春侠.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吉林教育,2020(18):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