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检生

赣州市第十四中学 341000

摘要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这对于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开始的,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改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优化策略

正文


前言: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在中国源远流长,通过古诗词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因为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而且古代诗歌和现在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觉得古诗词学习并不是很重要,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下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的对策展开了探讨。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这对学生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语文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学好古诗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完善。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飞速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深远持久的。古诗词中往往包含着历代前贤的崇高的理想与坚韧的志向,这些对学生三观的树立都十分有益。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考定教、以教定学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美、个性美和韵律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点。在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其文化、思想和情感因素对其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将填鸭式”“机械式泛标准式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从而将诗词的鉴赏变成了纯粹的翻译,而对于诗词的理解主要依靠课本、中考试题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在研究古人诗词时,仅看考题、看教案,难以深入探究它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和实际含义,更难以从历史和语言的视角来对它的前世今生作一种系统性的阐释和思想上的准确引导。

教学路径程序化

大多数的教师在传授古诗词的过程中,都会采用这种方法,一开始就让学将一首古老的诗词高声吟唱出来,然后将其从何而来,从课堂上的注释中去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情绪去分析,这种方法循序渐进,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索然无味。

更重视古诗词背诵,忽视学生兴趣发展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学重心放在对古诗词的背诵上,让学生在背诵全文、理解全文以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发展[2] 。初中语文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古诗词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探索更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没有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枯燥的学习让学生难以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沉闷氛围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课堂外想要学习古诗词,但是受限于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重视对词义的深入挖掘

文在表现形式和书写方式上都与现代文学有很大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这句话的含义,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但是,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字面的含义,忽视了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忽视了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古诗文的作用,使它丧失了意境,让人不能理解它的意思,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语言水平。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探索和研究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初中古诗文课上,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死板、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诗歌的意义,体会到作者的英雄气概;接着把同学们分成几组,让他们对这篇文章进行扩展,想象一下“亲射虎”的情景,再把他们所写的作品用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兴趣,深入地发掘诗歌的含义,理解苏轼为何会在密州,为何要出城打猎,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苏轼先生。

)激发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毋庸置疑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想要古诗词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兴趣[3]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在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欲望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才能够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的高效。从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来看,教师可以精心的设计趣味性的新课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创意的课后练习等,从不同的方面去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到《过零丁洋》这一首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伟大英雄的悲壮,然后进入到诗歌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接着可以让学生融入感情去朗读诗歌,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朗诵诗歌后对其进行提问,如果自己是作者,会如何去面对呢?这时学生在将自己进行角色带入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身临其境,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容易体会诗歌的内涵、情感等。

在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诗意、诗情等后,可以挑选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去饰演文天祥,班级中的同学在表演的过程中去背诵诗歌,并且可以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体会。可想而知,借助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合理规划教学活动

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是教师加强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确保整个古诗教学规划的合理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给予学生更加良好的上课体验。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师依据客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古诗的整体篇幅相对较短,并不像现代文和文言文那样有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知识点需要完成和处理。所以极个别教师会把整个教学时间控制得非常短,但是如果将这种教学时间控制的幅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终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给学生留下相对较低的学习体验。本文认为,古诗教学课时的划分需要根据古诗的一般篇幅和研究的复杂性展开。我们可以结合《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首古诗展开论述,首先,前者的篇幅要大于后者,这也就意味着前者的教学工作量也要比后者多一些。其次,两首古诗的背景复杂程度不一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作者李白得知友人王昌龄遭遇仕途变故后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更像是李白递送给王昌龄的一封书信,写作动机非常单纯,写作背景的复杂程度也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在解读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专门介绍写作背景部分。《观沧海》则不同,从表面来看,这首诗是单纯描写景物的,属于咏物言志的基本范围。但是这首诗的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曹操在建安12年,率领自己的军队击败了袁绍及其残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统北方的事业。而恰恰是在这一年,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郭嘉因病故去,这给曹操一统天下的事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怀着这种因统一而喜悦,因得力干将病故而失落的复杂心情,最终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所以这首诗的背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要给予更多的时间。所以这首诗的整体用时要更长一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首古诗的背景复杂程度以及整体篇幅这两个基本标准确定课时教学的数量,才有助于实现古诗教学的精准化和集约化。

 )借助关键词句法,促使学生透彻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哲理

在一位诗人或词人所写的诗歌中,总是有一、两句比其他的句子更加精炼,更加生动,能够表达主旨,凸显意境,充满哲理。总是有些词,是经过诗人长期琢磨和斟酌的,能够最恰当地传达其思想和意蕴的。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这些关键词,使其成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的突破口。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其中一句又绿江南岸,而绿字就是这首诗的关键词,它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把江南春天的温柔、温暖展现出来,表达了人们对百草逐生的憧憬和欣喜,意境宏大,辞藻生动,文采斐然。又比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几句话,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话都是家喻户晓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话的分析和欣赏,从其中的关键句中,了解到《水调歌头》的思想情感,艺术美感,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哲学美;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增加对古代诗歌的认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和认识。

创设诗词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使用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将会限制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因为初中古诗词的数量非常多,学生很容易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3]。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演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从而更好地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的能力。例如,同学们在学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的时候,作者用一种十分温情的语气,将自己与朋友相见,然后再与朋友诀别的情景描写了出来,并且,还用一种十分优美的笔触,表现出了对这样一种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故事书的形式,让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复述故事书中的情景。在做这首诗之前,老师会要求两位同学,在课余时间里,去查一查这首诗的相关信息,比如重阳日”“就菊花等等。老师们用这种情景演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古诗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注意象的用法和系统总结。

初中古诗词教学十分注重意境,对意境的发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古诗词中体现为意境。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就必须培养他们发现意境的能力,让他们去体会作家利用意境来进行文学创作的妙用,去体会古代作家的语言运用之道,在美丽的词语中体会到多方面的美[5] 。比如月这个词,往往是思乡之意,思念之意的象征,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生有悲欢,月有阴晴圆缺,就是在说到月亮的时候,想着自己的亲人;又如杜甫的一首《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羌笛胡琴,也经常出现在唐朝的边塞诗歌中,用来描绘边塞悲凉的声音,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羌笛悠悠白雪飘。还有岑参的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军中摆酒,宴请宾客,胡琴,琵琶,羌笛。那胡琴,那哀伤的曲调,让那些在外漂泊的士兵,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由于古代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月、羌笛、胡琴之类的形象,因此,如果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使用形象分析法,将会使学生对古代诗歌有更深的了解,并与之融为一体,在阅读其他古代诗歌的时候,也可以实现方法的转移

结语:要开展古诗教学,就必须把握古诗的特征,把握古诗教学的规律。根据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以及其语言组织的特,老师应该在其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古诗词中的语言内容和情境,利用情境共情、意象归一的吟诵诗歌活动,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鉴赏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季永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求学》2021年第40期。

[2] 霍永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新作文》2021年第18期。

[3]崔永芳.浅议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8(12):129.
[4]邓玲.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2):2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