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占起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102401

摘要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物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考试命题需要做出改革,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中考物理命题应当发生怎样的转变,旨在落实素质教育工作,通过试题清晰的反映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把握考试的方向,更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研究

正文


引言:为了顺应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命题之变是必然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命题改革,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物理问题探究的深刻性,以及时代发展的科技性。进行物理中考的命题研究,需要紧随新课程的标准,使试卷命题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命题改革面临的挑战,确定命题原则

命题改革不仅为考试提供方向,也对教学起到重要的反拨作用。在方案研制的过程中,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持续地收集考试材料,并对其进行调整,要防止在命题过程中出现闭门造车的局面,要始终坚持从无到有、层层推进、由点及面、由部分到全局的逐渐深入。命题研发是从学生的需求开始的,它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减少他们的认知负荷,将焦点聚焦在如何培养人才这一主题上。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在命题过程中,将教、评、考集合起来,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从而体现出教考间的集成协作。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灵活设计题型

为避免由于考试题目过难增加学生负担,对每一项试题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作周密的安排。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简化,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进行侧重,让教学回到课堂上。同时,还要坚持对命题范围和难度进行调整,将题目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要目标,不出现偏题、怪题、过难题、竞赛题、繁琐计算题等。另外,考试内容注重以能力为导向,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开设一些实用的问题,以全面考察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将选择题、填空题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将其改编为问答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完全展现出来,例如,对如下题目进行改编。

原题:元宵下锅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浮上来的过程中,有关元宵的密度和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变大,浮力变大

B. 密度变大,浮力变小

C. 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D. 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改编:吃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元宵刚下锅时,先沉入锅底,加热一段时间后,元宵好像变“胖了”,又浮上来。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元宵刚下锅时下沉,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浮上来?

与之前的选项题相比,这道修改后的题目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进行的,它具备了一种文化教育的性质。吃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尽管它也在考试中涉及到了密度和浮力的概念,但是在题目中并没有出现密度和浮力等与之有关的信息。因此,要想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问题的具体情况下,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灵活的考察。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能够更加清晰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出他们在问题的解决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素养发展

从题型上来看,中考物理试题重视基本知识,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试题内容层次上来说,有些试题难度较大,如机械运动、电学和力学,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解释说理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新的物理命题思想中,增加了一些基础性、实践性的题型。比如物理小实验、小制作,课后实践题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出来,还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对他们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举例来说:220V60W”的灯泡在实际电压为210V下发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家里的电灯就会变暗,这是怎么回事?用久的白炽灯钨丝为何变细?玻璃壁为何变黑?以这种类型的电学综合题目为重点,来设计一道创新性的考查题目,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四、运用材料分析题,注重阅读素养提升

阅读技能是学习每一门课程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物理课堂上,由于缺乏对阅读的练习,导致了学生对题目的判断力不足。比如以下这个题目,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伽利略在16世纪就发明了第一个温度表,它是根据“热胀”和“冷缩”这两个原则而制造出来的。根据他的弟子所说:1.“伽利略拿了一只鸡蛋般大的玻璃泡,把它连在一只大约有半米长的纤细的玻璃瓶的一头,把气泡拿在手里加热,再把玻璃泡倒过来放进水里,等凉了以后,水面就会上升二三十公分,用水柱的升程来衡量掌心的温度。”2.对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温度对其导电性有显著的影响。金属的导电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一些半导体的导电能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基于这个特点,它们不但可以被用于测温,而且还可以被用作在自动控制线路中的热传感器。

 

题目围绕温度给出两段材料,首先是关于伽利略最早期的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然后是他的弟子们的讲述,用图片将信息传达了出来。第一则材料说明了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第二段材料用图像清晰的表明了导体与半导体与电阻温度的关系。设计这样的题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阅读能力,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结论:总之,如前文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物理命题变革,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变化,顺应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提出了正式命题改革面临的挑战,确定命题原则、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灵活设计题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素养发展以及运用材料分析题,注重阅读素养提升几种中考物理命题改革的策略,旨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建华.把握中考命题趋势,组织实验复习工作[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11):80-81+93.

[2]李万明.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的几点心得[J].新课程(),2017,(09):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