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减负
正文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更需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只有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够掌握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为将来深入研究数学打牢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避免学生沉浸在做题中不能自拔,要使其成为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和开发者。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减少重复性作业,确保学生学足、学好。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问题,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在学生的疑惑处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近距离地感受数学学科魅力。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双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化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作为课堂导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其中,让学生把对生活的热情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感性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审视现实,体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史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得力素材。教师要将数学史料灵活地穿插到课堂上,一方面使学生陶醉在历史情境中,对数学历史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另一方面展示中国在数学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有信心、更有劲头。
2创新课堂活动,优化课堂互动
初中阶段学生仍没有摆脱爱玩的天性,在课下他们玩得热火朝天、特别开心,但到了数学课堂上却如霜打的茄子,沉默无语。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学习数学知识,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课堂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既能满足优等生拔高的需求,也能照顾到学困生的感受,使班级形成和谐的气氛,消除两极分化,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
对于初中生而言,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游戏化教学,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引导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数学,这样要比死记硬背更有效,还能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双减”下的初中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以生活为背景而呈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用演的形式再现书中所描述的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寓教于乐,激活课堂氛围。
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少讲精讲,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对教师教学和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优秀品格。对于一些典型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用激烈的争论激活思维,从他人的表述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练习以纸笔形式为主,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课堂练习转变为数学小游戏,或者制作成电脑闯关游戏,把学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达到减负、增效的双重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趣味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数学课堂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工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体验变得更为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整体发展。当今时代的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并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不要过分地迷恋网络,那样会损害学生的身心。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微课以其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占据着绝对优势,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将其应用到课前预习中。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一个微课往往对应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且还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供学生课后巩固使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性的观看,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深化数学核心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描述数学变量的运动变化过程,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学习环境,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教学系统,便于学生及时看到教学课件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这解决了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结语
总之,“双减”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让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校内外教育生态明显好转。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双减政策为契机,积极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循循善诱,增强师生互动频率,促进五育融合,进一步扎实数学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展现出青少年良好的数学素养,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子平.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
[2]陈璟.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