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摘要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唯物主义 辩证法
正文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J2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国历来重视国家安全问题。数千年来,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可预见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多,国家安全面临的压力也遇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4月15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之后习总书记围绕着国家安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1】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中国化时代在国家安全上的最新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全新的理念,全局的视角来规划国家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开放包容,是系统完备的“大安全观”其核心要义在于“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具体体现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一系列哲学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同这一原理相联系。这个原理指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多种多样的现象统一于物质,整个世界是一个物质的统一体。这要求我们在现实实践中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既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遵循着世界物质性原理。
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从中国近代的历史来看,我们屡遭外敌的侵略,原因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早在抗日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总是把加强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我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从生存和发展来看,人民的生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经济,一个政权一个政党能否获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经济的强大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经济安全为国家主权、军事、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身体健康等各个领域的安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就是要维护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坚持了世界统一性的原理。
2、从国情出发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无论是人的意识还是社会生活都必须统一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从国内看,我国正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等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但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巨大。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问题。在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境外势力渗透等等,给国家的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等安全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机遇挑战层出不穷的变革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干涉主义却又有上升,民族矛盾,边境冲突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等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变化,新情况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在国家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挑战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唯物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具体表现。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国家安全出现了新旧层叠、时空交错、内外联动的新特点。习总书记说“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4】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坚持了一切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提出的。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生产力最终决定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而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是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总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和其他任何时代一样,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也是在现实生产力条件下创造着历史,而历史有局限性,人民群众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所创造的有利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真正主体,是社会实践的鲜活承担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哪一种社会,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那么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宗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推动改革创新,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从来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和根本目的。就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也蕴含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时,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国家安全工作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深入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团结人民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创新中创造着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对关系”辩证、全面、系统反应了国家安全理念
第一,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富强,人民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要发展。然而,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指出:“贫瘠的土地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结不出发展的硕果”所以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没有发展,安全也无从谈起。而另一方面,安全又是发展的条件。毛泽东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艰难条件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安全的环境。我们取得的重大发展和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安全的国际国内环境,才能一心一意的搞生产求发展。所以发展和安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第二,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当今社会安全问题早已超出了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都会导致外部风险的大量涌入。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长期积累可能就会形成地区间甚至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例如,恐怖主义,新冠疫情等导致的安全问题,既是内部安全问题又是外部安全问题。在应对这些安全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统筹好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安全。所以,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蕴含着一种系统性的战略安排。第三、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国家的构成要素中人口、领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并列一起是对传统安全把国土安全作为安全重心的一个突破。这既突出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又强调国土安全依然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5】强调的是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存在的有机统一。第四、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没有轻重,大小之分。所以既不能因为传统安全是过去的,而不重视,更不能因为非传统安全在现实中的威胁突出而只顾非传统安全而顾此失彼。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这一对矛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例如:新冠疫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属于非传统安全的生物安全范畴它可能会跨边界传染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而变为传统的政治安全。第五、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越来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国和世界相互依赖,我国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密不可分。我国的安全问题很多也是全球性的问题,只靠自己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以谋求共同安全。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这五对关系或者说是五对矛盾,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各种安全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等观点。
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观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总体”上。它扩大了国家安全的领域。内容从传统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扩大到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等16个领域。而且随着国情,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只要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国家安全的边界就要跟到哪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安全”。突出的表现为全面性、系统性、可持续性。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全面地,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把握全局,高瞻远瞩,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标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审时度势,因时而进的创新思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大安全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升华。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努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P7(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6年p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