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基础性作业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姚兰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中心学校 广西省 南宁市 530505

摘要

针对与基本任务组相适应的小学汉语基本类作业,因其基本性质而被确定为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是针对词汇和句子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并能熟记文章中的重要段落。这种作业,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重叠,是语言课程不可或缺的。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也就是因为它属于基本的东西,所以它经常会被语文老师忽略掉,导致对它的研究不够深入,设计不够细致,这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的培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它给予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基础性作业

正文


基础型作业对应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基本类作业,以知为主要容,将对文字的积累、理、探究审美有机地结在一起,“识字、写字与对汉字的喜爱之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于同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了解

1、语言文字积累型作业的设计

1.1变脸型积累策略

用拟人之法添情趣。语言文字积累型作业,在日常作业设计中占比较大,使用频率较高。此类作业,教师一般采用从课本上直取的方式来布置。比如,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一般会布置以下作业:抄写生词各3遍。这项作业是指向基础的,内容比较重要。但是从作业的呈现方式来看,缺少应有的设计,显得简单而乏味。我们可以采用变脸的方式对其实施改造,用拟人的方式和童话的情境增添乐趣。分类小能手:统计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我们所学的新词语,然后在词语本上画出五粒豆,让和每一粒豆相关的词语宝宝睡到相应的“豆床”上。还可以根据你的理解画出不同豆宝宝的表情哦!原先的作业内容,变了脸,使用了柔软的语言,就带有一点新奇的陌生感了。

1.2联通型积累策略

用关联之法巧串联。语言文字积累型作业关注的是教学中的基础性目标,作业的形态往往是原始的、直接的,缺少必要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作业和作业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一类作业要实现高品质设计,就是要打破作业之间的界限,建立相邻作业之间的关联。在相互支撑、有机串联中形成自然一体的任务群落。因此,运用联通型设计策略,找“关联”、布“流程”,强化前后联系,是实现作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如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的作业。

任务1,拍画面记词语:按照农时的先后顺序,对应课文,让24页“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在脑海中过电影,形成田家四季的连续画面,从而记住这些词语。

任务2,打节拍读课文:先打着节拍朗读课文,读出劳动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再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家长听。

任务3,抓拐棍背课文:按照四季的顺序,以词串为拐棍,通过词语关联、画面引导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上述作业,由词到句到篇,形成关联的任务梯度;由时序到劳作、由词串到画面,形成背诵的任务支架。这样的设计,可以优化学习内容与程序,提升基础型作业的价值。

1.3跨界型积累策略

用转换之法细布排。新课标强调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倡导整合实施与综合性实践。与此相适应,基础型作业也需要适当跨界,利用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巧妙转换、精细布排,提高积累的效益。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如果选用数学的方式设计作业,就会开辟出作业的新天地。

作业1,统计高频字:统计三句名言中反复出现的字。根据反复出现的字,你能确定这三句名言想要强调的是什么吗?

作业2,找出主导面:找一找三句名言中有几对反义词,再辨别一下哪些句子是从正面写的,哪些句子是从反面写的?从这些对比中你悟出了什么?

作业3,快速找出处:这三句话分别出自三本古书,查一查成书的年代,算一算距今的时间。由此你想到些什么?

作业4,明确运用点:如果遇到一个轻易做出承诺的人,你会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哪一句名言?鼓励一个人从小事情上讲究诚信,你会为他背诵哪一句名言?要让一个人认识到失去信用的危害,你会为他背诵哪一句名言?

用数学统计的方式设计语言文字的积累型作业,能够变出新角度,换出新感觉。更重要的是跨界数学可以让学生从“诚信名言”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刻的体悟,让积累、体悟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语言文字梳理型作业的设计

2.1变式型梳理策略:依据对对子的方式设计

在设计梳理型作业的时候,如果课文内容包含很多成串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依据对对子的方式设计作业,改变单一而直接的梳理样态。例如,学完《匆匆》一课之后,可以用对对子的方式设计下列作业。

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作业2、摘抄描写时光匆匆的句子;

作业3、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或整篇课文;

作业4、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作业2是开放式的搜集与梳理,围绕的是时光这个主题,与课文的学习相关联,同时为后续的梳理提供近距样本,做好暖场准备。

作业1、3用对应成串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把语言文字的梳理和时光融合起来,一举两得。

2.2分类型梳理策略:依据跨单元的思维设计

很多名句,如同珍珠一般散落于各册教材之中。如果要让它们聚珠成串,进行分类梳理,就需要跨越单元、学期甚至年级。依据大单元思维进行主题设计,跨度越大,聚合越高,容量也会翻倍,这就为语言材料的分类提供了可能性。运用这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语言文字梳理的质量。例如,在五年级学习了有关友情的诗句之后,就可以以友情为主题,用大单元思维设计梳理型作业。如:人生有相聚,自然有离别。古人因受交通工具的限制,友人之间常常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愁绪。古人是如何面对离别、抒发感情的?

 2.3关联型梳理策略:依据定向化的搜寻设计

关联型梳理,就是对存在关联的文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展开定向阅读,从而实现系列阅读内容的关联梳理。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到了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安排了相应的选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还排出了关于孙悟空、诸葛亮、关云长、张飞等人物形象的选段。在完成了上述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布置关联型的梳理作业:在五六年级我们阅读了四大名著的片段,四大名著之间是否有关联呢?

任务1,找话语:《三国演义》中有“军师救我”这样的话语,《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有没有类似的话语?我们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去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中找一找。

任务2,找兵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手举金箍棒一根”。《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手握什么兵器?请画出其中一种。

任务3,找数字:《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三碗不过冈”“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等故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也有这样的含有“三”的故事吗?一一罗列出来。把这些与“三”有关的故事连起来看,你对“三为成数”的中国文化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任务1是从标志性的话语中寻找关联,梳理类似情节。学生开启定向阅读后,找到了“哥哥救我”“妹妹救我”“悟空救我”这样的话语,用“救我”这一话语把四大名著联结起来。而任务2与任务3则通过兵器、相同数字把四大名著再次联系起来。上述关于名著常识的梳理都是通过在定向阅读中搜索、在有机关联中寻找完成的。

3、语言文字探究型作业的设计

3.1寻理型探究策略

联通课文设计字理探究作业。字理探究是探究性作业的重要内容。寻理是这类作业设计的主要思路。对于小学生而言,探寻字理,宜用感性的方式、有联系的课文。例如,鹅在《牛和鹅》一文中,是一个重要角色。“鹅”这个字本身就很有趣。结合课文内容,探寻“鹅”的字理,可作如下设计:

作业1,猜想:分析字形,猜想一下,“鹅”字为什么用“我”和“鸟”来合成这个字?.

作业2,溯源:上网重点搜一搜,“我”字的甲骨文是如何书写的?原本是什么意思?

作业3,联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字的古义在课文中是否有所体现?“我”重在强调鹅的什么特性?

上述作业,通过“考古”来还原,联系“古义”来解读。旨在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白:鹅字中的“我”原指三齿的钉耙,同时是一种可用于攻击的武器,与课文所写“鹅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吻合的。我们的祖先用“我"来为鹅造字,就是为了明示他们的发现。这样的寻理与探究,可以深化文化理解,亦能增强文化自信。

3.2具化型探究策略

联通语境设计词义探究作业。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特别生动,意蕴极为丰富而饱满,不能只做平面的解释,而需要联通语境作出具体的理解。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第4课《田家四季歌》中的第二节写夏季之歌——农忙歌。其中“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中的“戴”字特别有诗味,可谓浅语的艺术。带着学生学习这一句的时候,需要细细品味,并布置相应的探究作业:

作业1,换词:戴月光的“戴”,可以换成哪些词,使意思基本不变?

作业2,比照:联系诗歌想一想,“照”与“戴”相比,哪一个显得更美?“戴”字比“照”多了哪些含义?

作业3,换物:把“戴”放在前面组词,后面可以跟哪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归来戴月光”,月光此刻变成农民的什么生活用品?

作业4,画画:你从一个“戴”字读出了哪几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画面?

上述四个作业,旨在联通语境探究“藏”字的意蕴。所采用的探究方式是感性的:换词比较是感性的、组词补充是感性的、想象画面是感性的。在感性的探究中学生体悟到:月光照在农人的头顶,如同戴了一顶明亮的帽子,显得非常神奇;月亮在夸赞农人的勤劳,奖励每个农人一顶美丽迷人的帽子。用“戴”,显得很有温情,把农人归来晚写得很美好,比用“照”字好。

4、语言文字运用型作业的设计

4.1用歌曲填词的方式设计

诗性的语文和音乐是邻居。因此,语言文字的积累还可以运用音乐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具有音乐特质的文本、音响效果的词语。在设计相关作业时,根据熟悉的歌曲曲调来填词,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填写歌词的方式积累象声词。

作业1,分类排队:把《大自然的声音》中的象声词排个队,对应的景物也来个对对串。

作业2,按旋律填词:借用《我是小鼓手》这首歌的旋律,根据《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内容,重新填词,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景物和象声词,表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作业3,照例子取名:为这首新歌取个歌名,比如《我是自然音乐家》,并唱一唱。

用音乐的方式积累词句,强化了综合性实践图,聚合了统整的力量,让语文与音乐牵手,让积累与创美融合,可以提升运用型作业的复合功能。

4.2用体育小品的资源设计

“体育+小品”的方式设计运用型作业,可以换思维、添情趣、强聚合,让零碎的知识连为一体,增强整体感、实用感。例如,以“跨类别运动会”为主题,充分盘活语文教材中的各种运动资源,设计下列作业: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了很多具有体育天赋的人物和动物。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一个有趣的体育小品。

作业1,趣谈体育祖师爷:每一种比赛项目,都有最早出现的标杆人物,比如第一位举重运动员就是盘古。你能从语文书中找到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祖师爷吗?

作业2,根据特长报项目:语文书中所写的各种奇人奇物,各有所长。跨类别运动会设置的体育项目有举重、射箭、短跑、跑酷、体操、赛马等,其他运动员适合申报哪种项目呢?请你给提出建议。

作业3,抓住特点取雅号:为参加跨类别运动会的明星运动员各取一个雅号,如盘古的雅号可以是“擎天柱”,那么射箭的纪昌、跑步的猎豹、体操高手孙悟空呢?

作业4,现场观摩送赞语:如果你就在运动会的现场,看到纪昌射箭的比赛场面,或许会送他一个成百步穿杨。请你为其他运动员送一个赞语。在设计作业时,还可以将与体育相关的重大事件作为作业设计的主线,联通关联的修辞手法、名言警句、经典名著、广告艺术,设计“体育小品”。用运动的方式、幽默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运用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袁月芬.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J].考试周刊,2020:75.

[3]李东波.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思路[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10,111.

[4]徐宇明.在“双减”背景喜爱对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2:34.

[5]周鹏.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例谈[J]新课程导学,2022:49,4.

[6]王丽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