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融入生活化教学激发小学数学教学活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小群

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教育集团 广西省 柳州市 545000

摘要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学好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虽然小,但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只有个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吃力。对于教师来说,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不足得到完善,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是非常需要重视起来的。生活化教学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已经是当今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希望可以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进而促进小学教育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激发活力

正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联想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受此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而思维能力属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知识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对于学生来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会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对探索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产生更强的主动性。在这一前提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提升。此外,在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会积极讨论数学知识,这有利于其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1.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而掌握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利用掌握到的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改善自身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利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正是由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因而教师要在新课改下加快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尽管新课改的实施已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是仍然有些教师无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依旧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盯着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易被文字内容吸引,教师的讲课内容一旦没有针对学生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效果变差。除此之外,单一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把知识点讲透,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是在打基础,他们容易对于教师“一笔带过”的知识点感到迷茫,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所下降。

2.2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课堂主体认知不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课堂始终是以教师的思路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的个体思想得不到启发,学生的思维便也无法得到发散,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成长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动性,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2.3教学目标整体偏离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对于学生本身的数学思维培养更为重要,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家长都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课外培训,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教学目标的改变是关键,也是发挥生活化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2.4师生之间缺少沟通

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制订教学计划。但是在现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比较有限,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才会与学生进行交流,生活中的交流却很少,而且很少出现教师与学生单独沟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不相符,容易导致教学过程呈现低效性的结果。

3、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3.1完善并丰富生活化应用

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较为典型的应用形式单一和伪生活化问题,教师应从教学素材选择方面进行优化,优选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有益的素材,确保生活化教学素材是多数学生广泛接触的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

其一,要挑选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比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生活中常见的计时活动开展相关数学知识应用训练。但教师应注意,一年级学生对钟表分和时的关系的认知才是其在观察和理解时间计数逻辑时的障碍,而一般的计时训练只能提高学生对按格计数规律的记忆,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钟表计数的逻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成打计数作为导入教学案例,将生活中常见的不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进位计数案例作为导入类问题,让学生了解到许多事物在以同等数量进行整理后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如12个物体可视为1打。举出多个同样的例子让学生熟悉这种进位计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钟表中分针走过60格后时针进一格的计数原理,以此为基础再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指针变化并总结计数规律,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钟表时间计算的逻辑。

其二,要挑选学生真正观察过的生活现象和真正操作过的生活事物作为生活化教学素材。比如,在“认识图形(二)”教学中涉及了关于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而这种图形在生活中相对正方形和矩形而言较为少见,部分教师会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些图形进行举例,而其中部分事物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观察过,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素材就很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观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选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的观察对象,以此为例进行讲解和说明。教师也可以从案例教学中跳脱出来,直接以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剪纸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按照黑板上提示的图形剪出自己认为符合特征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结合学生的剪纸成果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规避伪生活化问题。

3.2明确生活化教学的导向

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目标不明确以及课堂秩序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教学效果偏低问题,教师应在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做好必要的目标引导和过程监督,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课堂讨论行为,避免出现课堂秩序失控等现象。

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或围绕生活化教材提出探究问题后,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做进一步的引导,促使学生围绕正确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样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转变挑选生活化素材的思路,不再组织学生讨论喜欢购买的零食或学习用具的案例,而是由教师直接选择一种所有学生都可能想要得到但很少真正获得家长支持和购买的物品。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流行性手办玩具,以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又能避免学生在这些问题上过多发散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不同档次同类手办玩具的价格,直接将课件从玩具展示转向货币展示,快速将学生思维引导到观察不同人民币上的数字单位符号上。然后,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及时介入并提出新的问题,如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额度人民币上数字和符号的差异,让学生的关注点及时从玩具转移到人民币上来,再进一步将关注点集中到人民币、数字和单位上,由此进一步开展人民币进率教学。在这种调整后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生活化素材只发挥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但这种功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始终朝本课核心教学目标迈进,进而保证了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其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要对学生探究和讨论的过程进行监督,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管理,必要时应通过相对严厉的方式调整课堂氛围,在营造课堂气氛和维持课堂秩序找到一个平衡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维持专注度的能力相对偏低,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也容易让学生的讨论过于热烈,这并不利于开展后续教学。因此,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肃性,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限制,必要时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批评,将课堂秩序拉回到正常状态,以保证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率。

3.3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生活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操作中要注意控制个人干预学生思考的行为,当学生在讨论时不能直接提出明确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而是应鼓励学生更进一步观察和对比,让学生从生活观察中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或者认知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续认知和理解数学规律时形成足够的先验认知。基于生活化问题开展数学应用训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对学生思维角度、思维方式、思路路径的干预,这样也能让学生选择真正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验证个人的理解,以此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认知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4.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案例来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实用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记忆效果,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记忆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4.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情境和案例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耐心。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案例。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学环境,如教室、设备、场地等,会受到学校规模、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家庭情况,进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黎燕玲.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

[2]张恩.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44—46.

[3]苏春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亚太教育,2022(24):95—98.

[4]张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才智,2020(15):87.

[5]董兴堂.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9(11):36—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