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志香

铅山县第五中学 邮编:334500

摘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学生则处于次要位置,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变成了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生所处的这个阶段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高。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尝试运用多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来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生物是初中生所需学习的基础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才刚刚接触生物知识,他们正在进行基础的生物知识的积累,处于学习生物知识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初中生物教师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仅仅使用单方面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会降低教学的效率。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运用创新的教育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让初中生物课堂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生物教育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进行了探讨。

1当前初中生物现状分析

1.1传统教育理念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还在盲目地追逐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了整体的能力。而生物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更应该把理论和实际相融合。有些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知识的理解。

1.2教学方式的死板

许多初中生物教师依然遵循着教师、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死板。传统的、死板的、单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无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1.3初中生物课程未给予充分关注

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对学生成绩的盲目追逐。对于语数外学科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对于生物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重视,而且有些学校甚至不愿意投入相关的教学设备,使得生物的课堂教学非常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2.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

正如谚语所言:最好的教师兴趣。要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好兴趣是很重要的一环。当一个学生对生物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从消极的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在生物课上,他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教师进行交流,认真完成自己的功课。比如,在《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这一单元《生命的起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片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女娲造人》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相信人类是女娲创造的”如果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就可以学生说:“让我们从《生命的起源》中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预习,看看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观点,以及生命诞生的环境。”在预习完后,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由学生进行补充和总结。教师可以在课后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尚未完全理解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建立趣味导入,提高课堂的活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师生交流沟通的目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导入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构建高效课堂,落实“双减”政策。比如,在《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学习中,通过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介绍过敏、器官移植、艾滋病等现象。根据器官移植建立对应的问题:如果有人因为肾衰而需要进行器官移植,那么能否把正常人的肾移植到患者身上?为何?当学生遇到这种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可以轻易地做出否定的答案,这是因为有可能存在排斥反应。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学生的答案使学生了解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其实有许多的病毒。为什么有人能够保持健康?可是有人却容易感染呢?以此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2.3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生物教学中应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有关“蝗虫”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两个不同的“蝗虫”,并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一人蝗虫的脑袋浸泡在水里,另一则将蝗虫的肚子浸泡在水里,再观察哪只蝗虫先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热情,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上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4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的传统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在生物课上,则是一种严肃而乏味的气氛。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课堂教育,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物的具体学习情况,采用“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生物上进行独立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一起合作来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生物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物水平,并根据课程的内容加以剖析:在本节课中,学生会碰到一些模糊不清、不清楚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但并不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特性。要想克服这个问题,首先要列举出很多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名称让学生辨析,然后通过比较两种典型动物的形状和构造,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然后再把它们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完成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然后设定学生的学习目的:了解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人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区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础类型;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点。然后将课堂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地探索

2.5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参与到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让学生自己对生物学习感兴趣,那么学生的生物学习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在初中生物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更为充实,从而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对传统的生物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在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蛔虫的寄生生活》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这个视频里的蠕虫是由医从患者的肠道里取出来的它是如何寄生在人体中的?为什么没有被人体内的消化液消化掉?学生产生生物思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蛔虫的模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显示蛔虫的形状和结构并提问学生:蛔虫是什么样的?怎样区分出雌性和雄性?蛔虫寄生在人的什么器官内?靠什么生活?蛔虫的体表有什么特征?”等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学生解释蛔虫的构造特征,使学生了解蛔虫适应于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

2.6进行激励式的质疑

著名的教育陶行知曾说过:“发明的起点是提问”,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质疑与问题同样重要。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养成勇于质疑习惯,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思考、质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时,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另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提出实质性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3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根据问题的困难程度和水平,给予科学的指导。

2.7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生物素养

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应重视合作的功能。它不但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教学应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学《种子的萌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视频观看发芽的视频,提,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然后提问:“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也就是说,发芽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又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双减”政策得以落实。通过合作和探索性的互动,可以使师生在合作中互相借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8关注实践应用

将生物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例如生物科研、医药研发等,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及其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预防某种疾病的传染、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等,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组织学生参与简单的生物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结构、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方法和实践应用的乐趣。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课程中所学的内容为题材,制作相关的展板,可以是海报或者简单的动画等形式展现。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总之,关注实践应用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体现出它能够对社会和人类产生积极贡献的一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2.9合理安排生物作业

初中阶段的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必然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学习任务很多,也很繁重。生物教师盲目地安排学生的生物作业,不但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学生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合理地安排生物作业,合理地控制其难度结构,使其与课本相结合,平衡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其达到预期的结果。对于生物中易出错且较难题目,可以推荐每个学生都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进行整理,避免再犯错误,同时教师也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3结论

本文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物的一些共性问题依然突出,使初中生物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并积极地研究和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万倾.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探索[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6):2.

[2] 彭淑珍.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12):3.

[3] 田鸽.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20(30):179-180.

[4] 袁鑫.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及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01):84.

[5] 吴盼.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