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实施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从日常生活教学入手,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内涵进行探索,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和素质,是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步累积而成的。目前,国内多数老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尚不全面,而且不同的人对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首先,有一些人提出,数学素养主要指的是先天的素质与后天学习两者。在素质教育中,也仅仅是对数学素养重要性进行明确指出。其次,有研究认为,数学素养是数学价值与行为的结合体,学者郑强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了解数学的内涵,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学者何小雅强调,数学素养构成包括数学思维方式、意识价值、操作价值和情感态度价值。还有学者指出,数学素养的构成是由数学能力和数学方法组成的,而数学的内涵是指假设能力、结论能力和逻辑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义务教育大纲中对数学素养的定义做了相关解释,即数学素养要具备唯物辩证思维、应用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能力素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拥有与之对应的问题探究意识,进而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它应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倡下,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将注意力放在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上,并对学生们进行了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使他们能够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数学科学思维,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本质上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因为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这都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路入手,通过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互动游戏等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转换,使其更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和记忆,并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保障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对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反思。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原本沉闷而又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了活力和趣味,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也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集中精力听课、课后反思,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新课标中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要做到有备而来,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所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提升他们的能力。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要充分认识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有些老师觉得这些与课堂教学没有关系,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殊不知,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会有隔膜,教书育人是先教学生做人,而后才是知识。老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估,使其达到“知根知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通过引导教学,强化思维与想象素养
引导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语言,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应与教材的基本特点相联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和能力。特别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情境,加强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和空间想象素养,通过课堂辅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比如,在教学“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想象,从而使他们从书本上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在课堂的引入环节,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们,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圆吗,圆有什么特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了对教学内容的阅读,并对圆的介绍相联系,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展开了学习和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同学答道:“轮胎采用了圆形。” 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观察,分析圆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会发现:「在一个平面内围绕一个点并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本次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指导,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使用信息化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可以增强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他们脑海中单一的数学概念转变为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对数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数学学习进程。因此,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在“面积”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们掌握长方形和方形面积的公式,也可以让他们理解“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它们的面积”等知识。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制作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题目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解答,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计算水平,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较好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运算能力
推理运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它要求学生能根据正确的运算规则,进行推理运算。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来看,教学的重点是运算,而忽略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计算,不懂得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推理和运算能力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于快速消除这种教学误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智力还不成熟,所以,在对其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时,老师必须确保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中的计算规则,学会相应的运算方式,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课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混合运算,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为此,老师可以采用 “合作探究”的方法。在合作探究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分配了解题任务,让他们在对课程知识的共同探索中,完成了对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对解题任务的解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从而达到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有效掌握。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既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学习,又可以进一步获得合作意识的培养,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重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使他们的思维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对周围环境有足够的好奇心。在此背景下,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遇到不懂的,就大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老师不但要对传统的答案进行说明,还要让同学们对其它运算法则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实现逻辑思考的多元化。通过这种方式,以后再碰到相似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去分析。学生的创造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明显改善,而他们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以“生日聚会”为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与同学聚会时进行互相提问、自主探索,充分体会到年、月、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提高数学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数据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唯有持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例如:相同体积的水,用不同的玻璃杯装,其高度是否相同?该数学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体积与高度的关系,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逻辑思维,数据分析能力,进而对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七)科学合理的导入情景,培养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但是,有的时候,想要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并不只是依靠小学数学教师的讲授,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入一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多注意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问题,把问题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而更好地对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比如,在“方位与位置”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座位开始引入课题,并学习方位和位置的知识。同学们都很积极,高效地完成了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结束语
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于教学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生的思想、技能和品质等等,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下一步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练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14):80.
[2] 魏代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摭谈[J].中国农村教育, 2019(20):236.
[3] 殷华春.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