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正文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体验式学习是新时代孕育的新教学理念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操作过程,注重学生个体与教师生命意义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需要。
1、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现状
1.1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课体验式学习在教学目标策略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模糊不完整、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教学情境泛化脱离学生生活、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方式单调。数学体验式教学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忽视数学学情与情感目标,教师对体验三角形价值理解存在偏差,体验式学习资源开发脱离实际生活,体验式教学方式选用缺少多样性、丰富性,教学评价缺少激励性情感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产生具体体验可以引发主动思考。小学思维发展处于可逆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数10以内的数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引导学生数同学人数,学生不会用数量单位导致遗漏重复,这主要是学生观察能力未发展到位,教师要发现学生的记忆、比较、分类等方面的能力。
1.2数学课堂体验式学习实践问题分析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主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掘与综合素质提升。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学习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困难,情感体验空间局限与学生自由发展受束缚,表现为数学教学应试性导致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限制导致体验效果与预期存在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当前一节小学数学课标准教学时长为40分钟,教师要进行练习巩固及课堂小结等多个教学环节,要求教师保证各环节准确落实。教师分配课堂教学学时与开发教学资源密切相关。
例如,在图形几何知识导入环节,教师利用生活实际资源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但运用资源需要提供丰富的素材消耗大量教学时间,生活实际教学资源运用引入新课影响后续教学时间,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导致利用生活实际教学资源较少。
2、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2.1课前导入进行知识体验
如果将教学比作一次战斗,那么,课堂导入就是“先锋战”,它是教师的课堂开始,也是教师的知识传授的开始。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的体验性导入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消除学生的恐惧,让数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学符号。
例如,在教学《加与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森林公园里举行宴会,宴会主人小白兔先生端来了3盘果子,大家吃完后,又端来了2盘果子,每盘有2个果子,那么小白兔先生总共端来了多少果子?学生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教师,希望教师能给他一个解释。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会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为了节约时间,简化了导入,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时就迫不及待地教学,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2构建趣味性体验课堂
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需要以趣味性的课堂为基础。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趣味性课堂中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以及知识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凸显出知识的生活性以及实践性。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趣味性课堂中所产生的知识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探讨,自主思考高效获取知识。这种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为课堂核心的教学原则,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从而能
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趣味性的课堂,具体的做法可以为: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引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解答,在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
获取知识的体验。
2.3加深数学情景的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受限于自身的阅历以及自身的思维,很难对一些困难的问题有着直观的理解。因为孩子的心智比较纯真,对万事万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基于这一点,在进行实际体验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在情景中加深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体验,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情景中,根据情景中的问题以及提示,适当地将情景进行简化,变成一道可以解决的数学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紧跟学生的思路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合适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数理逻辑思维。在情景中帮助学生加深获取知识的体验,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运用知识。
2.4开展实践操作性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相对比较乏味、无聊,学生难以在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更不想自己去探索理论知识。基于这种现象,教师要想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体验,就要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在实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亲自动起手来实践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设立趣味性的课堂互动,给予教师和学生之间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健康且积极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新知识。实践性操作课堂的具体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数学中常用的模型,直观感受观察这些模型的特点,进而能够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的时候,由于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
观察形状也会发生变化的道理。因此,如果只是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图形进行想象,那么永远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工具,橡皮泥或者卡片等,制作一些小正方体去进行搭建物体。同时,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同一个物体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看,那么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会有不同呢?”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去观察自己所搭建的物体,鼓励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图形绘画出来,然后进行解答。在讲解完这个基础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询问学生:如果从一个角度看,最多能够观看到几个面?最后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强调学以致用,从而激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再造体验、学习体验和应用体验。教师要通过不断优化体验式教学的建构与运用,有效调动学生自主体验、合作互动,在体验中学会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海珍.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J].成 长,2020(3):155-156.
[2] 刘树勤.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1):92.
[3]吴宝兰.体验式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教师博览,2022(21):6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