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英语共生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吕官星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三中学 0569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和活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倡“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深度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结构,重塑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共生。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对高中英语“共生课堂”的内涵进行了浅析浅析,着重从“丰富资源”、“合作学习”和“搭台”三个方面论述了“共生课堂”在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

正文


“共生课堂”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视野下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高中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与现代教学情境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共生课堂,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共生关系,这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如何把握好共生课堂的概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对课堂形态、模式与活动形式进行优化改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所获得的有助于其独立生活、探索世界、适应与融入社会以及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变革,对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共生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深度的学习过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秉持“生本共生、生生共生、生师共生”的理念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该教学模式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共融、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效、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要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生本共生,即基于学生立场,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学科思想与本质,甄别与优选教学资源,链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场景,在尊重教材、立足教材、利用教材的前提下打破课程与教材边界,多渠道且广泛地搜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优质资源,使学生在资源的支持下与所学内容进行深度交互,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内汲取知识信息、习得英语技能。第二,生生共生,即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阶段性差异与共性特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力水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多样化的学习动因,通过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在同伴互助、共生中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并主动用英语进行个性化表达,以此实现生生间的优势互补。第三,生师共生,即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采用问题驱动、项目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协助者、指导者、引领者等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念、锤炼学生意志并涵养其修养,以此发挥教师的育人价值,实现教学相长。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丰富资源,生本共生

在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之中,个体对语言的习得依赖可理解性输入,其将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将语言能力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而“1”则是当前与下一阶段语言能力跃迁的距离,若想促进语言学习者进入能力发展的下一阶段,便需要使其接收属于“i+1”阶段的语言材料。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重视教材内容讲解,但缺乏教材内容扩展、延伸的意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提升语言知识信息的传输速度与密度。在语言输入性假说下,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语言材料的总量无关,而是与语言材料所对应的能力发展阶段有关,若想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理解能力的跃迁,便需要为其提供“下一阶段”的语言材料。为此,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以教学资源,即丰富语言知识信息为着力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辨析资源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关系,思考资源与英语课程的链接方式,积极思考如何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文化素养、感兴趣的事物等深入挖掘、整合与筛选可利用的优质教学资源,适度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补充,适当提高语言材料的“挑战性”,激发学生与英语教材进行互动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Thefreshmanchallenge”一课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改变传统以旧知识为切入点的导入方式,而是要适度提高语言材料的难度。可以用高中阶段英语知识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与新入学时发生的故事,在增强英语教学亲和力的同时为学生打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与环境进行交互,通过聆听故事汲取语言知识信息,并能够与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及英语认知结构做对比,发现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上的不足之处进而产生学习、学会本篇文本的内在动因。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表格,请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炼文本内的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重点句式、语法结构等,与初中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内Adam新入学时的境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全身心投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材料输入是英语习得的关键之一,教师通过丰富教学资源、链接资源与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英语知识体系、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并且在可理解性输入的支持下,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将逐步向下一阶段跃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促成学生积极、乐观的英语学习状态,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合作学习,生生共生

合作、互助是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构建的必备要素之一。高中生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差异,生活环境、生活经历、语言学习经验与理解能力等不同,将使其在学力水平、学习动因、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差距。小组合作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探究、讨论等为主要学习途径,各小组以统一的学习目标为引领,发挥自身优势、贡献自身智慧,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相对于独立学习而言,小组合作方式下学习难度降低、课堂氛围活跃、知识信息传递效率明显提升,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提升。不仅如此,合作学习有助于生生共生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形成“生成性资源”,例如学生在讨论阶段形成的新问题可以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经合作探究提出的新观点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的新启示等。通过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助人为乐精神、欣赏他人的品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在分组阶段确保小组成员间英语学习水平具有一定差距,小组之间英语学习能力基本相似,推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同时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科学分组的前提下教师也要优化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例如,在教学“CulturalHeritage”一课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先呈现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如heritage,creatively,givewayto等,请各小组成员以核心词汇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阅读教材、翻阅词典、查看英语笔记、相互讨论、资源共享等方式完善思维导图的细节,自主探究核心词汇的意义、词性变形、同根词、短语组合、造句等。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思维导图,其余小组讨论、评价并做出补充,最后由教师查漏补缺,呈现完整的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小组学习目标为引领,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积极与小组同伴分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探讨学习问题、探究英语知识,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且在小组展示、小组互评与小组补充中,学生获得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悉心听取他人意见,不断完善并超越自我,促使学生反思重构,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益,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还能获得英语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搭建支架,生师共生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发展过程主要包含两大阶段,其一为学生现有水平阶段,其二为学生可能发展水平阶段。其中现有水平是指学生在独立活动中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已有水平,可能发展水平是指在教学辅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而两大阶段之间的差距,便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最近发展区”之内,在“最近发展区”中,教学者通过多种指导、辅助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在独立活动中难以获得的能力、素养,体现了教学的意义。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中生师共生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在“最近发展区”之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为课堂学习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为其提供帮助,即搭建“支架”,使其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并向“可能发展区”跃迁。

例如,在教学“Adayintheclouds”一课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并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好本篇文本主要内容,掌握该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词汇积累量、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分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薄弱的原因,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在做好学情与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先从文本标题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呈现教材插图与拓展性视频以搭建多媒体“支架”,引导学生猜测标题含义以及文本所写内容,对文本意义做出预设,以此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期待,为其接受文本观点、内容等打下基础。接下来,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并快速阅读,阅读后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通过设问:Findoutthetopicsentencesofeachparagraph.What’sthemainideaofthepassage?指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快速找出段落中心句并识别文体。学生回答问题后引导其深入阅读以探索细节信息,在此过程中搭建“任务”支架,如结合文本内容判断论述是否正确、填写“Tibetanantelopes”思维导图并完善“problems”“solution”“result”等分支内容,在任务驱动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行文思路等,并让学生将文本内涵、意义等与自己的预设作对比,在深度理解文本的同时掌握同类文体写作方法。最后布置“海报制作”任务,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设计、绘制海报,实现语言的输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是实现生师共生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方法,支持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通过层层设问、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情感充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要认识到共生课堂的内涵、构建原则与基本要求,以英语教材为基础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共生课堂内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互帮互助,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瑷宇,赵岩.问题导向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2(20):168-169+186.

[2]陈洁,李文敏,刘宜等.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英语广场,2022(30):125-128.DOI:10.16723/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