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评价体系
正文
在现代双减背景下开展数学课程时,教师需要科学创新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根据其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具有充分认知,可以更为充分的掌握课堂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对其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应用,提升其学习效果。
一、制定评价机制
在数学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对其过程性评价加强重视,首先,教师在进行表现型评价时,需要科学制定评价目标。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对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态度加强重视,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此时,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评价目标,其一为理解性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情境图理解数学问题,提升其解决能力[1]。其二为交流性目标,分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否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讨论。其三为思维能力目标,考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可以正确树立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确保其全面性,对学生任务完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设置课堂任务时,需要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合理融入学习情境,高效完成数学任务,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还需要降低任务难度,并与学生年龄需求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方式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解决。一般情况下,在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存在多种方式,将鸡和兔子装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问兔子和鸡分别有几只?此时,学生可以采取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找出正确答案,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抬腿法,假设让兔抬起两只脚鸡,抬起一只脚,则腿的总数会减少一半,可以通过“总腿数/2-总只数”得出兔子数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列方程的方式。假设笼子中一共有x只鸡,则有(35 -x)只兔子,此时可以列方程2X+4(35 -x)=94。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在评价学生最终答案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其利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对双减政策的各项要求加强重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构建评价机制,完善其评价体系,使其评价工作具有更高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并使其笼统式评价的弊端得到科学改进,使学生在分层评价中充分了解自身学习问题,明确其下一段学习的优化方向。教师通过科学应用分层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表现,明确学生学情信息,并根据分层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合理设置[2]。例如,教师在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时,通过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运算定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并设置对应的评价指标。当学生基础较差时,则需要对其概念理解情况与定理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而当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时,则需要对其运算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设置多元化和层次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使其教学评价具有更高的合理性,构建品质课堂,保证减负提质任务的有效落实。总之,教师在基于双减政策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差异和个体表现,强化因材施教,完善评价体系。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全面分析学生学习信息,合理划分学生等级,结合学生能力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设置评价标准,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强烈自信,能够积极参与后续学习,保证其课堂表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关注学生心理
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心理需求加强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能,强化教育激励。换言之,教师需要对学生数学诉求加强重视,通过科学疏导和情感关怀激励学生个体,尤其需要有效激励学困生群体,强化民主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例如,班级中存在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发展优势和个体潜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激励[3],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可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述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时,需要及时鼓励,想象力较强的学生,使其对自身创新能力与几何思维具有充分了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魅力,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教师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构建品质课堂,为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夯实基础。心子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对双减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强重视,充分发挥自身激励职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自信,可以正确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优势和闪光点,积极参与后续课堂学习,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在具体落实激励评价时,需要科学应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得到充分肯定,主动探索课程内容。此时,教师需要科学设置创新小能手、优秀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结合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公布,有效激励学生个体。
四、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现代双减政策下设置评价体系时,需要结合现代教育需求制定评价机制,明确学生个体差异,使其课程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提升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占斌. 双减下基于作业设计的小学数学评价与管理探究[J]. 科普童话,2023(18):136-138.
[2]朱英英.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及作业评价的思考[J]. 互动软件,2021(5):2603.
[3]潘东良.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元评价方式实践[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11):1849-1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