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家校合作;共育
正文
众所周知,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过渡阶段。其工作质量和效果,会对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以及他们的身体心理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幼儿园要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利用家校共同努力,对幼小衔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优化,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该过渡阶段,让他们在进入新的环境以后,也能自信、阳光、积极地学习。并享受生活。
一、幼小衔接中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家校合作共育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家校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学校教学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学校和学生、老师之间,家长之间时常会出现一些交流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纽带,在家庭和学校合作共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说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不仅肩负着养育学生的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然而,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角色是教师不能替代的,甚至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要比教师更大。家长可以为教师转达孩子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作业情况等,教师也可以对家长反馈幼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纪律表现等。只有这样,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幼儿,并做到因材施教。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有效发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式,已经突破了以往家长会方式的弊端,并在家长会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家长委员会的交流群、家长微信群、“家校通” APP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让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对等。尤其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会在他们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于这一时期的幼儿,家长对他们的影响远超过教师,因此,家长更应该引起重视。而根据目前的家校合作共育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家校合作共育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缺乏热情,家长和学校无法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这会对家校合作共育的总体成效产生严重影响。
二、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缺乏有效合作
目前,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还存在家长与学校不够协调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入学初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因此,他们从小就给幼儿报幼小衔接班,也认为教育都是教师的事,也并不了解家校合作,不主动、不配合,还理直气壮地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往教师头上扣,这不但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也加大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家庭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能很好地配合,那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将是一大难题。
(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双向联系
实际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紧密,只有一条线。再加上幼儿教育过分强调知识层次的衔接,却忽略能力、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等方面的联系,导致教育的“小学化”。同时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他们把幼小衔接看成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拼音、识字,速算等。
(三)家长的认识不足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座桥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中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幼小衔接教育来说,离不开幼儿园、家长、幼儿的共同参与,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家长缺乏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认识,这也是阻碍幼儿更好发展的绊脚石,许多家长将厚望放在幼儿身上,深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影响,让他们从小就承受巨大压力,也缺乏对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重视,这会让许多幼儿从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很难与升学以后的课堂融合。
三、幼小衔接中家校合作共育的优化对策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大部分的幼儿对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同时也充满了恐惧,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努力让他们对小学有整体的了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的心理,并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观念,指导他们掌握如何积累知识,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促进他们进入小学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幼儿开始学习写字以后,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写作姿势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经常给他们“灌输”课堂规矩,让幼儿们明白,在教师讲课时,自己不能随便离席,要仔细听课,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要举手示意,得到教师的同意以后,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这都是在课堂中应该遵守的。最后,幼儿园教师应该逐渐转变过去的游戏化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讲专注能力,帮助他们慢慢地适应小学的教育方式,为他们在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学宣传活动树立正确观念
对幼儿教育来说,前提是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主动学习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来促进家长对幼儿的优缺点进行科学、客观分析,以免盲目提高,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宣讲会,通过开幼儿园、家长会、家长辩论会、为家长推荐好的书籍,向他们传达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为家长推荐一本《好妈妈胜过好教师》的书籍,让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更多认识,以此来培养自身更好的教育观念。另外,在幼小衔接的这一重要时期,幼儿园也可以为家长举办一场辩论赛,让他们讨论,是否需要提前给幼儿普及识字知识,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利用该辩论赛,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这样的宣传,家长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传授一些语文、数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能顺利地步入小学,这样既能防止家长对幼儿的过度督促,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衔接方案
为了更好地保证幼小衔接教育的专业化和有效性,幼儿园应该建立一个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团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可采用青蓝结对的方式,让有资历的教师和资历不高的年轻教师组成团队,让他们尽快熟悉衔接教学的内容和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也让幼儿应对衔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多个方案的制定,幼儿园要为幼小衔接制定一套长期的、科学的教学计划,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的研讨课程,讨论衔接教学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让教师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并让他们发挥作用。并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园也可以请教育专家来幼儿园进行主题演讲,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与教师一起学习幼小衔接的含义和教学内容,以便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可以根据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让家长在家中有一个幼小衔接的规划,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加先进、科学,从而为幼儿进入新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通过游戏引起家长的重视
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教师组织一个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在游戏中,让他们互相提问,只有回答正确,才算过关,如果答不上来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要确保语句通顺,不能出现语病错误,而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或者是小学阶段刚开始学习的一些简单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幼儿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让他们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知识,确保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当然,在幼儿园中,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游戏,如,与家长一起制作剪纸,一起用叶子作画,多给家长制造时间,让他们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亲子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从而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与家长达成教学共识
众所周知,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同时也会受到幼儿园教师、家长严峻考验。要想让幼儿能更好地度过这个特殊阶段,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思想引导下,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让他们在教育上达成一致,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在家校合作共育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主动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对他们传达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能主动地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推动幼儿的成长。另一方面,在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下,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时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由幼儿或教师等单个主体所能完全确定的,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小学的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不适应小学的生活环境,也无法掌握知识等因素,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合作,发挥家校合作共育的优势,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刻度困难,以此来达到对幼儿各方面的关爱,并推动幼小衔接教育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建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刍议[J].成才之路,2022(31):137-140.
[2] 史江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2):84-87.
[3] 关琼.谈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求知导刊,2023(10):113-115.
[4] 陈芳.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2):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