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全”教育,有效提升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博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300021

摘要

小学期间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第一阶段。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工作实践研究,在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中,选取最为关心的“情绪管理”问题,通过相关量表的甄别,判断不同学段学生在情绪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性的开展活动,此外,加之对相关个案的追踪,点、线、面去维护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 情绪管理能力 实践

正文

挂课题标注:本文系作者“十四五”课题《提高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编号:KT-[十四五]-001-GH-2130

20235月,教育部、卫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心理健康”这一话题再一次被提上热议。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情绪管理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小学生行为和交际的主要因素。此外,在2023年初学校召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心”家庭教育研讨会时,前期票选的家长最关注的心理问题中,“如何提高情商”成为家长们选出的最关心的问题。

诚然,小学阶段是个体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期,在8-12岁之间负责个体情绪管理调控的前额叶皮层迅速增长,直至发展到20岁,若是这一时期小学生越是积极地使用情绪的自我调节,其大脑就会受到越多的刺激,其相应脑区域越是能快速发育,反过来促进个体情绪的适当调节,并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行为。

对此,我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在心育道路上帮助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发展人际、提高心理素养呢?“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政工作中已经渐渐落地开花,同样在近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渐渐发觉其异曲同工之处,摸索出一条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全”员育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全”方位育心,实践科研“全”维度育心的心育之路。

 

一、“全”员育心,扩展工作的广度

 

2022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中: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在人员角度扩大了育心的主体范围,还突破了仅将教师作为育主体的传统思想,即学校、社会、家庭、朋辈、个人......均是“全”员育心的主体。

为此,在学校中,我们先后形成了以情绪管理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及组织结构框架。构建了“和美心”理念,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德育主任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成立“和美心育中心”,下辖项目组和课题组,推行了“全员导师制度”,全员导师制是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协同育心机制,学校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对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同时,每个班指导选出“心育委员”,定期给心育委员开展像“心光闪闪 照亮童年”、“萤光汇聚 互助自助”、“情绪小怪兽”等等内容的培训或团体辅导活动,以点带面,辐射班级,帮助学生更好地关照自身,照拂情绪,释放身心。

对于家庭教育,学校一直组织开展“温巣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不同年级、不同模块、不同序列的教育热点。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时俱进,我融入隔辈教育、二胎家庭、情绪管理等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新问题。“温巢课程”作为学校的品牌工作,深受家长的欢迎,累计收益人数超过十万人。自开启品牌延续至今梳理温巢课程共计333期,仅2021年至今开展温巢课程共计51期,家长课堂16期,亲子课堂11期,假期期间安排《亲子沟通有妙招》系列内容6期,《幼小衔接》系列内容11期。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社会的关怀、家长的呵护和朋辈的帮扶,作为“全”员育心的重要践行者,心理老师在此过程中成为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育心队伍的串联者和协同者,利用专业能力整合各方育心力量,成为串联校内外育心主体的纽带,联动了校内外育心主体协同合作,为构建协同育心共同体,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全”方育心,提升工作的效度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系统观的角度给出指导,通过开展五育并举的工作行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在开展心育工作中,有意识将五育和心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用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用智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知识和智力基础;用体育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美育愉悦人的心理、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用劳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为核心,塑造个体良好的劳动习惯。

对此,在育心的途径上,打破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壁垒,五育融合,文化浸润,让心育教育润物无声。我创新打造“和美心”主题活动,主要包括线下“和美心晴”课程及活动和线上“和美心语”板块。

“和美心晴”课程针对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研发,按学段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也做了统一规定,即隔周一第1节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此外,年级成长课程也是我校心理健康课程的特色内容。每个年级按照主题自助开展活动,结合班级实际,灵活多变的落实了发展要求。后疫情时代,学校还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课程,邀请多位专家进行直播授课。居家学习中开设“曼陀罗绘画”“宅家小游戏”等心理团辅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年级进行调适

“和美心语”线上板块内容涉及:心理小知识、心理美文、积极心理品质案例解析等对学生的心理做趣味性疏导。日常聆听和美心声心理广播。同时可以通过投递信件的方式投递心理邮箱,并在和美专栏中分享那些启迪人心、浸润心灵的故事。在每周一、周三、周五增设你好,心灵树洞学生咨询专栏,寻找各校区的知心姐姐答疑解惑。从各方面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做铺垫。

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多场心理运动会,在趣味和运动中锻炼了身心,舒缓了情绪。

在工作中,先后组织开展:隔空不隔爱 共筑“心”未来——心理创意拼贴画大赛;“心阳光·心绽放”心理绘画大赛;“心成长·心绽放”心理绘画大赛;“心启航·心力量”心理健康月文化创意产品大赛......还通过素拓课程以及课程渗透等方式,教授心理四格漫画以及曼陀罗绘画等内容,每件作品都能帮助学生表达内心,舒缓情绪,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思想性、实用性、创新性、艺术性,表达作者“向好而生”的生活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心启航·心力量”心理健康月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中,绘画作品《我和“我”》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此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心理老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陪伴学生,用心关注学生,做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守护者,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全”向育心,挖掘工作的深度

 

工作开展,科研为先,我深知在日常的工作之余,也需要更加科学、精准地对学生进行帮扶,为此,我进行了相关文献的阅读学习,对学校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调研:针对全校学生进行社会学的信息采集——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级、班级、父母受教育情况、薪资水平,以及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等。针对全体五六年级学生进行MHT问卷调研。对于前测调查中出现的数据极值个案,以及MHT中出现的结果异常的个案进行记录,并进行追踪,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以期总结出有普适性的规律和做法。同时对于班主任在日产观察到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也进行一并归档。

针对情绪管理能力,在阅读相关文献后,采用Mayer与Salovey(梅耶、萨洛威)的情绪智力的概念,将其认定是监控自己与他人感受及情绪,并能加以区分,以运用这些讯息指引个人思考及行动的能力。并采用王雁教授自编情绪管理问卷进行试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五个向度: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情绪调控)、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及人际关系的管理。

针对实验组合对照组进行学生情绪管理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抽取低段、中段、高段中各科成绩相似且智力水平均正常班级。面向实验班级,按照“情绪理解--情绪觉察--情绪调节--情绪影响”等内容逐步加深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设计系统的活动课程。

工作开展以来,个案追踪22例,重点追踪4人。编写全校课例集以及实验班实施活动案例集等内容。

通过上述措施,做到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无一例危机,实验班级也获得市级三好班集体称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从事心理教师的道路上,以“全”员育心,让人人皆有自救的意识和出口;以“全”方位育心,用五育更好地与心理进行融合,让心育之路更丰富、更灵动;以“全”向育心,挖掘其深度,提高心育工作的科学性,以期在心育路上的“三全”,追赶百年“万全”的脚步,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让学生更加阳光、积极、乐观、开朗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