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术后镇痛;临床麻醉;右美托咪啶;舒芬太尼
正文
在临床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应用较为广泛,其属于侵入性、创伤性手段,可极大的损伤患者机体,也可引发程度不同的应激症状,所以在开展手术期间,结合手术的需求和具体方案,还需采取麻醉方式加以处理,且术后还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镇痛,以促使术中、术后机体痛苦减轻,从而确保顺利完成手术[1-2]。目前在镇痛和麻醉方面,常用药物涉及异丙酚药物、右美托咪定药物、舒芬太尼药物、芬太尼药物等,不同的药物其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本文选取主要为100例手术麻醉病例,入组于2019.01~2021.12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两组(50例/组)的形式开展,则探究了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和舒芬太尼的效果,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选取主要为100例手术麻醉病例,入组于2019.01~2021.12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两组(50例/组)的形式开展。年龄项目:22~75岁内;均龄项目:乙组(45.33±10.25)岁,甲组(45.25±10.36)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28/22,乙组为29/21。同类比对入组时的各项资料,统计两组显示P>0.05。试验两项要求:伦理通过要求、参与自愿要求。
1.2方法
甲组麻醉用药为芬太尼,以5μg/kg为确定剂量,气管插管操作成功完成,则采取丙泊酚实施泵注给药,剂量为30mL/h。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在实际给药时,主要将生理盐水100mL与100μg的舒芬太尼混合后,实施注射给药,速度控制为0.015μg/(kg·h)。
乙组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以0.5μg/mL为确定剂量,气管插管操作成功完成,则采取丙泊酚实施泵注给药,剂量为30mL/h。术后镇痛给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即采取生理盐水100mL与右美托咪定0.010μg/(kg·h)、0.04μg/kg舒芬太尼等稀释后给药,泵注设备为自控镇痛泵,注速分别为0.08μg/(kg·h)、0.024μg/(kg·h)等。
1.3评估项目
对比项目如下:
(1)不良反应:涉及牵拉痛反应、寒战反应等。
(2)麻醉效果:评定内容及标准[4]:术中达到良好的肌松状态,无任何疼痛,保持睡眠、安静的状态,手术可完全配合,术后无任何记忆,则满足优的标准;术中肌松方面仅为尚可效果,存在轻微的疼痛,存在清楚的意识,手术可顺利实施,患者配合,则满足良的标准;手术中无法配合,存在较为剧烈的疼痛,则满足差的标准。
(3)术后疼痛评分:评估术后4h、8h、1d等时点,所用工具为VAS量表[5],其中文全称为视觉模拟评分法,设定分值为0~10分,10分剧痛,0分无痛,所得分值越低,则机体的疼痛越轻微。
1.4数据分析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22.0最新版本的SPSS,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结果
2.1比对不良反应
比对甲乙的不良反应,统计情况为甲组合计百分比较高,而乙组合计百分比较低(P<0.05)。见表1。
表1:比较不良反应[n(%)]
组别 | n | 牵拉痛 | 寒战 | 发生率(%) |
乙组 | 50 | 1(2.00) | 2(2.00) | 3(6.00) |
甲组 | 50 | 6(12.00) | 6(12.00) | 12(24.00) |
x2值 | 9.541 | |||
P值 | 0.000 |
2.2比对麻醉效果
比对甲乙的麻醉效果,统计情况为甲组优良率占比较低,而乙组优良率占比较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麻醉效果[n(%)]
组别 | n | 差 | 良 | 优 | 优良率(%) |
乙组 | 50 | 1(2.00) | 9(18.00) | 40(80.00) | 49(98.00) |
甲组 | 50 | 10(20.00) | 10(20.00) | 30(60.00) | 40(80.00) |
x2值 | 8.563 | ||||
P值 | 0.000 |
2.3比对术后VAS评分
比对甲乙术后4h、8h、1d时的VAS评分值,统计情况为甲组各时点分值较高,而乙组各时点分值较低(P<0.05)。见表3。
表3:比较术后VAS评分(,分)
组别 | n | 4h | 8h | 1d |
乙组 | 50 | 2.11±0.15 | 2.01±0.11 | 1.02±0.21 |
甲组 | 50 | 3.54±0.21 | 3.22±0.14 | 2.42±0.25 |
t值 | 14.523 | 12.025 | 14.745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临床在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患者机体内的炎症物质可在手术创伤影响下而出现一定的反应,可引起致痛物质大量释放,也可导致血液循环的相关系统发生一定异常,使得伤口疼痛明显增加,因此手术期间需采取合理的麻醉处理,以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在手术完成之后,随着麻醉作用的逐渐消除,患者术后也可出现较为显著的切口疼痛,从而对其恢复的效果和康复进程产生不利,此时则需采取镇痛方案进行干预。当前在术后镇痛以及麻醉处理方面,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但药物种类不同,则其具体效果区别较大。
在麻醉用药上,临床以芬太尼为传统用药,此种药物效果好,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但用药后可导致躁动症状,对手术不利。作为苯基哌啶的衍生物,舒芬太尼具有类似于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其进入患者的机体后可从血脑屏障快速通过,可发挥更好的作用。与芬太尼相比,此种药物的亲和力更强,尤其是对阿片受体,也可发挥比芬太尼时间更长的作用,可显著减轻机体痛苦,从而促使患者可配合完成手术[6]。而在术后恢复方面,切口疼痛对其进程存在不利,其除了对心理方面存在影响,也可对生理舒适度产生影响,所以有效镇痛不可或缺。以往镇痛方面舒芬太尼应用较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整体作用欠佳。而作为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右美托咪定的敏感度更高,可对人体药物进入的反应和疼痛予以显著缓解,所以镇痛优势更强。通过将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不仅能增强整体麻醉效果,也可发挥优势互补的镇痛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进一步保障其快速康复[7]。本文中,比对甲乙的不良反应,统计情况为甲组合计百分比较高,而乙组合计百分比较低(P<0.05)。比对甲乙的麻醉效果,统计情况为甲组优良率占比较低,而乙组优良率占比较高(P<0.05)。比对甲乙术后4h、8h、1d时的VAS评分值,统计情况为甲组各时点分值较高,而乙组各时点分值较低(P<0.05)。可见,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和舒芬太尼呈现了突出优势。
综上,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可达到优良的效果,术后与右美托咪啶可强化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可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精精. 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0):79-80.
[2] 黄伟. 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1,06(9):37.
[3] 顾佳佳. 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08(38):150-151.
[4] 顾丹. 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2021,07(31):8.
[5] 何英. 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0,11(32):114.
[6] 武媛媛.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4):72-73.
[7] 聂冬琴,张秀波. 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