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幼儿园;积极作用;教育路径
正文
引言: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从前来说均有着较大程度上的提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我国在发展上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更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复杂的全球形势下,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应重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铸牢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聚全国人民合力,齐心共建社会主义。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处于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时期,幼儿园更应做好针对幼儿的民族团结教育,以此来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1.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
1.1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更多人所认知,也使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幼儿园开展教育的主要方向。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上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具体表现来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促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教育以及民族团结的教育,能够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为丰富,也促使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1]。
1.2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幼儿的年龄还较小,身心发育并不完善,在是非辨别能力上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使得幼儿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幼儿对于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使幼儿做好对于自身言行的约束,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由于铸牢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使教师将民族文化的内容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效地树立了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了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幼儿的理想信念,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2.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2.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在新时代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上,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得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接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容,以此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带领幼儿制作出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在音乐的教学中,可组织幼儿学唱民族歌曲;而在舞蹈的教学中,教师还可组织幼儿跳少数民族的舞蹈;而在活动课中,教师更可组织幼儿学做少数民族的美食,使得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全流程中进行渗透,加深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更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潜移默化地铸牢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
2.2借助园本课程的建设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为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更为契合,幼儿园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重视园本课程的建设,借助园本课程开展针对幼儿的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质量。在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需围绕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建设,深化幼儿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此同时,幼儿园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还需围绕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打造,可设计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读本,引导幼儿进行阅读,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化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可利用组织一系列活动的方式进行,例如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使得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知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促使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民族团结的要求。
2.3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开展沟通交流的基础。但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也更为习惯利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沟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单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沟通的方式限制了各个民族人们的交流,也极易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缺乏文化认同感。而在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开展国家共同语言文字的教育,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得幼儿树立文化认同。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幼儿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巅峰时期,教师需要求幼儿在园中需利用普通话与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幼儿营造出普通话交流氛围,并在课程中强化对于汉字的教学,树立幼儿运用汉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意识。为提高幼儿的汉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以及演讲等,使得幼儿在诗歌朗诵以及演讲中提高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幼儿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2.4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育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能力可直接影响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在传统幼儿园开展针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极为单一,仅围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缺乏对于教师民族团结教育能力培训的内容,也使得教师在开展针对幼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针对于此,幼儿园需将民族团结的内容作为针对教师开展培训的重要内容,树立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并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均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找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切入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针对幼儿的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能力。
结语: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对于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在新时期,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借助课程本身开展,使得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深化对于民族团结的认知。同时,幼儿园可利用园本课程建设的方式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更要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育能力,保障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基于河池、百色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 民族学刊,2022,13(1):13-21.
[2] 李艺,朱晓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多彩草原"园本课程建构研究[J]. 教师,2022(33):78-80.
[3] 刘嘉男,刘肖月,张展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学龄前儿童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以拉萨市城关区幼儿园为例[J]. 文渊(小学版),2021(9):217-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