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学良

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长迳小学 江西省 兴国县 342418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课堂上,设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并围绕此展开对教学的探究,不断完善各项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学生本位的教学,符合新课标发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不断推进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展开思维培养,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即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推理和证明能力,以及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推理。这是小学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养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意识地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为教师驾驭课堂理清思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趣味的逻辑游戏、注重课堂知识迁移、丰富课堂表达形式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1.1符合新课标发展要求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具备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以客观、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以逻辑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并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具体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思维之一,也是数学学科素养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在另一方面,近年来教育动态高速更新,“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对课堂教学提出硬性要求是“减负增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硬性目标,成为教师当前的探究课题之一。

1.2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就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之一,与数学学科较强的逻辑性相契合。在小学课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理解数学知识,与逻辑思维均是打开数学学习的钥匙。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也因此加剧了班级分层的现象,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课堂思路,最终只能选择用“死记硬背”去完成学习,尽管可以完成作业和日常的练习题目,却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数学的原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梯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掌握了其中的逻辑,才可以转化为特定的“模板”,简化学习,进而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

1.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在新课标背景下,建设有针对性的逻辑思维培养课堂,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了思维的阶梯,使学生沉浸于课堂教学,在符合自己思维与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收获学习的成就感,逐渐深入到课堂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通常会有意识地化繁为简,找到思维外化的工具,将抽象的思维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充分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符合学生诉求的教育方法中,教师通常会有意识地探寻有趣的教学方法、便捷的思维工具,使课堂趣味横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找到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式,避免学生从小学阶段表现出畏难情绪。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建设以生为本的课堂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推理和证明的能力。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关系得出新的结论。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的推断过程,向他人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推理和证明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中更加合理、准确地运用逻辑思维。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坚持以生为本,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输出,找到适合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和喜爱的形式去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综合分析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及教学会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会极大影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数学学科严谨的认知框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些宏观,在学生自身还处于意志和能力形成时期,固有的逻辑局限通常会使他们形成认知的偏差,甚至以偏概全,偏离了数学学习的轨道。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数学教材的语言不熟。如,在练习中将大于号写作小于号等,明明是知道其中的逻辑的,却表述错误,这还仅仅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性内容。实际上,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也表现的相对明显,所以同样的方法不再适应于

整个课堂,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2注重课堂知识的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做好知识间的迁移,包括新旧知识迁移、相关联知识迁移等,找到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使其形成一以贯之的知识链。一般而言,数学的知识迁移,是对数学自身逻辑思考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用以往学习的旧知识进行铺垫与迁移。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切入,进而对新知识展开学习。在教学中,知识间的必然联系,是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所在。为了达成课堂的迁移,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开始,适当为学生“拔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设置学生“踮踮脚尖”就能碰到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成长。以学习“图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长度或宽度改变,图形面积也会受到影响”,配合课程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用多媒体设备去展示其变化,经过一系列铺垫,进而指导学生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逐渐铺垫新旧知识的衔接,才能有效完成对学生思维的拔高和训练。

2.3尝试趣味的逻辑游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趣味的教学形式永远是课堂最为真诚的表达。在对学生思维展开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展开趣味的逻辑游戏,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在趣味的游戏中,学生能够感受快乐、趣味,好奇心与探究欲被激发,能够更为全面地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教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投入巧思去设计场景、规则等,使其能合理地表达知识。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设定趣味的游戏,并且指导学生在参与游戏之后,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进而完成知识的学习。这里以教学“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提出6的倍数,利用玩游戏的形式去带领学生玩“数学魔术”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利用倍数来进行数学问题的快问快答,如果答错了,会被扣分,并要求唱一首歌。如运动场上几个人“6个、12个”,但是如果回答的不是6的倍数,就是错误的。类似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接收知识,逐渐熟悉“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数学游戏往往是在趣味的互动中蕴藏着严谨的知识,逐渐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接收知识。趣味的逻辑游戏,有丰富的形式。教师运用教参等相关经典的数学游戏组织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趣味的游戏形式或学生喜爱的方式,逐渐去创造和设计更符合当代学生需求的游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数学学习,指导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创造,找到数学的逻辑思路以及教学的互动形式,以此实现趣味课堂的建设。

2.4丰富课堂的表达形式

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表达枯燥的情况,甚至一些基于课堂的刻板限制。如,在某一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只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而不能迁移到既往学习的知识。丰富的课堂表达形式,是基于逻辑思维培养需求下的调整,也是需要紧扣学生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在教学中,丰富的课堂表达形式,需要教师及时做出调整,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将丰富的知识点传递出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的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充分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丰富的去表达和传递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颜色、线条的变换,让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图形的世界,找到图形与现实的关联点,进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则是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思路结合在一起,进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2.5尝试开展分层教学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课堂教学设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情况,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近年来,互联网平台高速发展,也为个性化教学的制订提供了可能。如,丰富的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

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包括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等情况的分层,进而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展开分层教学,进而打开学生学习数学大门的方式。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奠定基础知识,更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打开学习思路的关键因素。尝试分层教学,就是基于学生自身需求的一种设定,尽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最终的练习题目等。在课堂中,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动态。如,对数学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练习题目;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方式有待调整的学生,提供思维跳跃的练习题目;针对班级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等。基于分层教学的情况,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慕课、微课、直播授课等。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帮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某位学生在集合方面有问题,此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充等。在学习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指定个性化的学习思路,以此完成日常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如何获取知识。

2.6在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高度培训,这需要进行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培训,如在“人民币的换算”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日常较为常用的硬币进行培训,在课堂进行模拟的“商店采购”,让学生运用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进行采购,融入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点,完成日常的学习。在这一场景运用下,学生可以融合之前的加减法计算等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创新和衔接。再结合对学生的培训,以此完成日常的教学和思考。在训练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观察思考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培训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学生的思维深度训练。如,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这里以“植树问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一边植树”“两端植树”以及“每隔五米植一棵树”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渐引导学生去发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应看做是一个间距”,并启发学生观察多少距离植树是比较合适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距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然而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逐渐投入到题目的场景中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早已习惯于教师将知识直接告知,此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积极互动,找到相应的教学思路和互动方式,进而指导和启发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去旧纳新的过程,教师可以对日常的课堂教学做出优化和调整,以此完成教学内容的升级和教学思路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钟家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2(4):155—157.

[2]雷琴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2(6):102—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