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多元化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欣子

福建省周宁县第一中学 福建省 周宁县 355400

摘要

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大多是教师为学生播放各类音乐歌曲或展示各类音乐器具,这样的学习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是音乐课逐步成为学生用来“放松休息”的课程,未能落实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教学效果也远远低于预期目标。这样的音乐课程开展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教师认为要将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方式进行“多元化”转变,在尊重学生主体意愿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启高中音乐课的窗户,引导他们透过这扇窗户看到音乐世界的绚烂多彩,享受音乐世界的美好。


关键词

高中音乐;音乐课;多元化教学

正文


1、高中音乐多元化教学的核心分析

当前,高中音乐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颇具文化内涵的古典音乐,也有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近现代音乐,教材中还对每位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成名音乐家和作曲家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他们的代表作以及代表作创作时的时代及社会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引导展开音乐作品的深度分析,如,在音乐创作背景方面的分析、音乐鉴赏作品的创作结构及创作逻辑方面的分析等,进而深度了解高中音乐课中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相关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其音乐作品鉴赏分析能力,最终为其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开展方式简单,教学理念单一,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将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渗透到音乐鉴赏课中,其核心就是在基础且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基础上,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形式和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明确音乐课的重要性。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多元化音乐鉴赏教学是对传统音乐鉴赏教学的深入创新,最终以有效的方式开展鉴赏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2]。

2、开展多元化音乐课程的现实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高中音乐课程,多元化的音乐鉴赏课可以融入艺术教育相关的其他内容,如,将音乐与美术融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及创作体验;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能够让学生从音乐节奏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并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完美展现。总的来说,多元化音乐课的开展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建设更加明显。传统的高中音乐课程往往以音乐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大都是“教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或者“教师播什么,自己听什么”,这种被动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一遍遍强调与讲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传统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方式打击了学生音乐鉴赏过程中的思考,长此以往,音乐课将逐步成为音乐聆听课。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让传统的音乐课程有了切实的转变,多元化音乐课程的落实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即兴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知,以即兴发挥的方式鼓励他们根据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除此之外,还可适当加入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互动交流音乐鉴赏的思考成果。

二是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氛围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3]。相较于传统的高中音乐课程,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拓宽他们的音乐鉴赏视角,进而在学习与熏陶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较为活跃的音乐鉴赏氛围中挖掘音乐鉴赏学习背后的深层内涵。

三是多元化音乐课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动力使其音乐审美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音乐课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教育理念提倡学生以最真实且最朴素的方式完成自己对所鉴赏曲目的表达,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伴奏引导的方式教授学生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多元化鉴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音乐鉴赏死板枯燥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

3、在音乐课中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策略

明确了“多元化音乐鉴赏”的核心内容及现实意义后,教师要将多元化音乐教育方式应用在高中鉴赏课程中,从而以较为开放的音乐鉴赏教学理念及方式在合理范围内迎合学生的音乐鉴赏学习兴趣,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爱上音乐课程,并从中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最终促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发展。

3.1结合课本教材,将本土音乐元素渗透到课中

教师参与的任何一次学术研讨都是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已有的教学方式及理念,但是不能单纯采取“拿来主义”,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到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及文化发展等各项因素,制订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案,从而将学习到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理论内容应用于实践,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音乐课程教学的本土化操作。我国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土音乐元素。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可以秉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课本中的现代音乐融合,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氛围,并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学生不自觉地完成本土音乐的融合学习,从而自主承担起继承、发扬本土音乐的职责。

例如,鉴赏作品《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红日》插曲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电影《红日》的影像资料,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副歌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时,或因为伴奏音乐旋律的原因,或因为观看电影时感受到革命先辈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强烈的热爱,部分学生的眼眶里闪着点点星光。电影片段及伴奏旋律播放完毕,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欣赏了这个小片段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触,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如,笔者班级中的A同学讲述:听着主题曲的副歌,看着电影的片段,片段中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年代。面对特务的逼迫,他们没有背叛自己的党和国家,同时表现出对家乡深深的怀恋。当主人公慢慢吟唱出主题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时,我回想到去年离开蒙城县到外地看望外婆外公时的情景。虽然外公外婆对我疼爱有加,但是离家一周后我还是逐渐“厌倦”了那里的生活,开始想念蒙城的亲戚朋友。家乡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意义,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不经意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元素都会让我们无比怀念家乡生活的点滴。听完小A同学的发言,教师走上讲台播放同学们儿时便耳熟能详的歌曲《提茅缨捋槐花》。随着伴奏音乐的缓缓响起,全班学生由小声伴唱逐步愈演愈烈开始大声歌唱。当音乐伴奏戛然而止时,学生的脸上洋溢出甜美的笑容。由此可见,本土音乐元素与课本教材的结合,使这节音乐课取得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种本土化的鉴赏课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2音乐和戏曲的融合,使传统文化在音乐鉴赏课中熠熠生辉

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并将其活学活用。多元化的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氛围相对较为宽松,甚至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此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控、干预教学节奏,让学生将注意力锁定在课堂中,努力做到寓教于乐。此外,可以换一种教学思路,在音乐旋律中加入一些戏曲元素,让悠久的国家文化瑰宝通过另一种表演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结合戏曲曲目的时代背景及表演旋律,以此为“谱曲”的前提,将音乐和戏曲进行融合。戏曲在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改编展现并不是“随意”的,需要一定的前提,把握好这一前提是对戏曲这一国家瑰宝的尊重,避免出现“戏说戏曲”的情况。例如,教学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京剧《空城计》选段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章节影视片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京剧《空城计》的戏曲片段,引导学生学习,但这种方式下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空城计》表达的具体内容,教师播放了一段2010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新编贺岁版京剧《空城计》的视频,视频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演员诸葛亮的那句“这皮儿是皮儿啊,可这瓤儿不是瓤儿”,让学生忍俊不禁,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深入课堂。同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老师会把这个新编《空城计》的相关视频及表演词句发到班级群中,大家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三人一组进行排练,等下节音乐课时进行表演。”学生听后纷纷表示赞成,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表现十分积极。

3.3让音乐课变为音乐表演课

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教育可以加入其他学科的元素,教师可适当在音乐课堂中渗透表演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表达自己对鉴赏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诗乐相彰——歌曲艺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将自己对单元内《大江东去》《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重归苏莲托》和《夜莺》等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随后的音乐课中,有的学生模仿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穿上古代的衣服站在讲台上抬头挺胸、慢慢吟诵“滚滚长江东逝水……”获得了其他学生的阵阵欢呼。有的学生在表演《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舞蹈时,穿上了维吾尔族的衣服,一边舞蹈一边唱歌,这种歌舞相融的表演形式同样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赞许。《重归苏莲托》是一首外语曲目,学生在表演时,可提前将其翻译为中文,并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二次演绎,在演唱过程中还可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唱到“看,这海洋多么美丽!”一句时,手臂自然指向远方,面部表现出高兴的神情,以此吸引众多学生的目光。有的学生结合《安徒生童话》的内容,将《夜莺》作为舞台剧的背景音乐,节选童话故事进行演绎,其他学生看得非常入神。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由展示的平台,挖掘其表演天赋的同时也提升了其音乐鉴赏能力。

四、音乐教育在多元化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促进情感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深入人心、触动情感。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演奏和创作音乐来表达、交流和体验丰富的情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情商和情绪智力。

促进认知和智力发展:音乐教育通过声音、旋律、节奏等元素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教育还培养学生的听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思维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素养。

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音乐作为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此外,音乐创作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创作音乐,学生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意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音乐教育通常涉及合唱、乐队、合奏等集体演奏形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协调和互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音乐教育涉及到音乐和其他学科的关联,如语言、数学、历史、文化等。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培养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高中音乐教师要剔除传统音乐鉴赏课的糟粕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本土元素融合到高中音乐课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本土音乐的美妙,在唤醒他们对故乡深沉爱恋的同时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戏曲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将二者进行结合,让戏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瑰宝通过音乐课堂得到弘扬与传承。在音乐课堂中增设表演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完成音乐鉴赏曲目的自学自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使其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之余获得放松的机会,同时,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露思.多元化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应用方式[J].北方音乐,2020(16):163-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