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策略的有效实施——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指导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赏艳花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 云南省 曲靖市 655400

摘要

在一轮复习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大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次的复习中,尽量把大概念做好。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是,有太多的细节要靠识记来获得,在疲劳记忆的情况下,面对不熟悉的知识,他们会忽略掉知识的大概念。所以,利用巧设问题,对提问节点进行精确把握,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比较快速、比较好地将知识点进行联系、整合,将核心概念进行串联,防止因为知识点过多、过于分散,而导致盲目识记,忽略了大概念学习。


关键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正文


其实,看似庞杂细碎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既能找准联系节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把握其中的重要节点,将知识体系模块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大概念。生物学复习需遵循“小步走,多回头”的策略,如何“回头”、在什么地方“回头”是更需要谨慎把握的要点。问题驱动是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大概念的良好方法。在高三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是简短的、针对性强的、答案明确的问题。此类简明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与生物学知识点细碎零散的特点之间高度匹配,因此在复习课堂中需要善于巧设这样的简明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是通过几个简明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最多联系的是几个知识点,反而会让学生忙于回顾,构不成体系。因此,在提问时,更重要的是将简明的问题连接成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以点带面,在单元大概念的视野下完善知识体系。

1、于知识混淆处提问,辨析生物体结构

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往往是一些生物结构,这些结构名称相似、结构相似或者分布相近、功能相近,从而产生混淆。很少有学生会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些大的生理过程混淆。因此,在混淆处巧设问题,形成问题串,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辨析生物结构。

1.1把握提问节点,集中回顾核心知识

提问的节点至关重要,不同的提问节点,产生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例如学生对“溶酶体”和“溶菌酶”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常在填空时写反。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在必修1第3章学到过。但是如果在必修1复习溶酶体时,提问学生其和溶菌酶的区别,显然不妥。因为溶菌酶在选择性必修3免疫的学习中出现,没复习到时学生多半有些生疏。另外,必修1模块中,随后复习的是其他细胞器,与溶菌酶的功能没有过多联系,因此在这里提问显得十分突兀,既起不到联系知识点的效果,又跨越了两个大概念,不利于学生复习。在选择性必修1复习到溶菌酶时,由于溶菌酶作用于第二道防线,而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生理过程是T细胞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促进其将靶细胞裂解。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集中提到溶菌酶和溶酶体,属于同一个免疫大概念中的学习。显然在此时提问溶菌酶和溶酶体的区别,更为科学合理。

1.2设置问题串,串联核心概念

单一的提问仅能联系知识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不大。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切勿担心延伸过多,复习进度慢,而仅限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单一的问题,让学生忙于回顾,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则没有形成概念之间的联系,没有构建好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启动子与起始密码子。如果仅提问启动子是什么,起始密码子是什么,学生简单回答,也仅记住了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假以时日,极易忘记。应当设置成问题串,如它们的位置、结构、作用有什么区别?与哪些酶结合?各自开启的是什么过程?再与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以点带面,将一个基因从其结构到表达过程整合在一起,串联其中的一系列核心概念。设置问题串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的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知识面,是大概念形成的有力驱动。同时也需注意,不能为了联系知识点和概念而刻意设置问题串,没有逻辑关系的几个问题,等同于散乱的单一问题,反而不利于概念的整合。

2、于知识隐藏处提问,促进归纳总结

教师深入细致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梳理学习思路。学生往往在发现许多知识点都存在同种模式或者规律时,便会自然地产生归纳总结的兴趣。例如在复习细胞的结构时,可以设计问题: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叶绿体?哪些没有?为什么没有?通过问题引导,得出叶绿体的分布与其功能有关。在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通常含有叶绿体,而根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等部位,不进行光合作用,自然没有。同时,含叶绿体的部位通常呈现绿色,可作为判断是否有叶绿体分布的一个依据。此处还可以进一步反向设置问题,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蓝细菌不含叶绿体,用藻蓝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原来光反应的本质是水的光解和还原物质的产生,而叶绿体为其提供了场所和酶。更进一步了解到色素的作用在于传递和聚集光能,不管它在叶绿体中还是蓝细菌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关键是需要附着的。在叶绿体中附着,因类囊体薄膜面积大,色素多,因此光合效率高,而蓝细菌中细胞内附着的膜面积小,光合效率差。这才是它们的真正区别所在。可见通过一个隐藏的问题,可以挖掘、发现诸多个结构的分布原因、功能特性和本质区别,亦可深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大概念。这就是发现隐藏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概念本质的重要作用。

3、创新思维导图复习指导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到一些相关的东西,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明确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比如,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对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展现学生个人能力,锻炼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励他们进行二次学习。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控”的高考复习中,对思维导图进行了设计,在进行高考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将思维导图的初始阶段,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其他植物激素三个方向。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对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思维导图填空小竞赛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思考、填充,使课堂学习表现出互检互查的效果。如:生长素的产生,转运与分布,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其它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器等。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合作讨论,并对各种问题展开回顾,之后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思路来迅速地掌握知识。在思维导图的填充复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反思,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失误展开总结,让学生找到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加深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进而提高高考复习的品质,还可以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得到思路的启发,使学生在遇到比较多变的弹性考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可以轻松地应对困难。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弱点和优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复习指明了一个方向。除此之外,对知识展开整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生物知识体系,就好像一棵大树,条理清楚,枝繁叶茂,让学生可以在回顾中,将重难点知识抓住,并将困扰自己的问题解决掉。在做题的时候,在碰到考试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能够如同采摘大树上的果实一样精准、快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让学生的复习效率与复习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了自主复习式高考复习课堂的构建。

4、合作互动式高考复习指导

因为复习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的,再加上生物知识的枯燥、繁冗等特征,因此很难再勾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引入复习知识,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发现生物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教学的整体质量。思路的拓展和潜力的激发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一定要减少学生明明概念已经掌握得很熟练,却在考试中无法应对的情况。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进步很快,而有的学生进步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积累情况不同,其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复习的影响相对较小,造成学生复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教师可以用一些合作互动指导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找到明确的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并且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找到新的思路,强化生物复习效果,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在互动中结合生活化的话题,或是发人深省的一些问题,这些话题的建立都能够把学生略显僵化的学习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但应该注意的是互动指导的建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和思考性,不能漫无边际。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高考复习中,教师便可以向每组学生进行提问,比如,从古至今,人体也并不会保持永远的年轻,学生能够分析出人体从年轻到年迈这一变化过程的原因吗?整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存在着什么联系?在一个幼儿体内会出现衰老的细胞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便能够逐渐产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能够形成较强的求知精神和探索意识,这样,学生便能够积极地进行相互交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让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解决,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网络,使得学生能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整理,并按照记忆→理解→联系→纠错→分析→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生物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自身所学基础上更进一步,不断拓展和补充知识点,为迎接高考复习作出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复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带给学生更多的复习思路。

5、结束语

掌握核心知识,引导核心概念的联系,夯实大概念,构建概念体系,这是一轮复习的时候,学生需循序渐进完成的学习重点。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打通一些重要的疑惑点、疏忽点和关键点。通过发现隐藏问题,深入一些概念的本质,建立互相联系;通过巧设问题串,将概念模块联结在一起。所以,作为生物教师,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翟华兴.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考一轮复习策略[J].教学考试,2021(01):56-62.

[2]卢俊贤.基于建构生命观念的题组设计与设计——以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专题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1(04):80-87.

[3]唐晓宁.关键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基本设想[J].教学考试,2021(04):87-89.

[4]张天明.明确方向,夯实过程——“三新”视域下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9):34-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