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童话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欧阳婷

万载县幼儿园 336100

摘要

民间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园应有效挖掘、释放民间童话的教学魅力,使幼儿在身心方面获益。文章在阐述民间童话的涵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民间童话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并提出应从幼儿园层面、教师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相应的策略,共同协力,使民间童话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民间童话;幼儿园教育;儿童文学

正文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产物,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民间童话能给幼儿传达一种正义感、自豪感,让幼儿对未来充满期望。因此探讨民间童话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民间童话相关概述

(一)民间童话的涵义

民间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口头讲述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故事。陈蒲清认为民间童话是指那些在人民群众中历代口耳相传,却没有被古代人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童话故事。费云霞认为民间童话是民间创作和流传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幻想故事。总体来说,民间童话是一种民间文学,是由一个个民间故事构成,承载着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精神内涵。其内容主要以各地民族特色为主,一般篇幅短小,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风趣轻快的表达形式更显得民间童话的魅力无边[1]

(二)民间童话的特征

民间童话具有比较独特的文学特征,民间童话的空间呈现大多停留在线与面的维度,很少有立体的、多层次的空间建构。大体具有以下特征:

1.从表现的思想内容看,民间童话的主题大都是在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勤劳者的赞颂,对穷凶极恶者的批判,并且故事最后都是以善良勤劳的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为结局,有类型化倾向,反映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和善恶分明的生活准则,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从故事情节发展看,民间童话的故事情节大都是以幻想性为主,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将幻想情节穿插在故事中,以此达到歌颂劳动者和热爱善良的被压迫者的目的,总体反映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

3.从人物表现手法看,民间童话多采用对照法。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善良、正直、勤劳等品德的热情歌颂,另一方面表现出对贪婪、自私、残暴等行为的尖锐批评。

民间童话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民间童话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简易的表达形式和灵动的人物形象,非常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在幼儿群体中进行传述。将民间童话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一)民间童话有助于培养幼儿文化传承的意识

民间童话是经过代代相传遗留下来的文化内蕴,积淀着深厚的地方特色,社会风俗等。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以利用民间童话趣味性和幻想的题材特点,使幼儿对故事中人物产生特有的感情,形成一定的带入感,由此逐渐对自己本土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树立爱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如民间童话《十二生》戏剧性的让幼儿知道了中国十二生的来历,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2]

(二)民间童话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通过学习民间童话,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各民族的方言和一些风俗习惯。此外通过民间童话中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多变的人物形象的展现,还能让幼儿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则,培养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想法、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如民间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告诉幼儿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到事情不能退缩,要勇于主动探索。

(三)民间童话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智力因素包括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民间童话浓重的幻想性色彩有助于开发幼儿想象力。真实且极具特色的生活化故事内容能够加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丰富幼儿的思想,进而开拓幼儿的视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间在互相交流和探讨故事情节的同时会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述,注意力也得到了强化;幼儿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进一步回忆故事内容,使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幼儿在进行民间童话故事人物和情节改编过程中,思维的转让创造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四)民间童话可以提高幼儿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民间童话所蕴含的人口的语言生动盎然的故事情节与其独特的语言描述方式,可以为幼儿打开一个进行语言感知与学习的新天地,既帮助幼儿丰富了对民间语言的感知体验,又增强了幼儿对学习语言的兴趣。此外将民间童话融入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通过讲述、谈话、、听说游戏、早期阅读等形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倾听行为和表述能力,并逐步提高幼儿对书面语言的理解。

(五)民间童话可以丰富幼儿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民间童话故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情感基调起伏大,里面人物形象伟大无私、积极的情绪情感会向幼儿传递正向能量,可以帮助其及时调节情绪,能够处于比较轻松、快乐的状态。同时幼儿也能够从民间童话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各种角色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自身内心情感随之丰富起来[3]。如民间童话《长发妹》,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姑娘长发妹为了大家上水,勇于献身的故事,善良的人们为报答长发妹,大家团结一心,并以坚强的毅力和智慧战胜凶神的故事。这个故事使幼儿从情感层面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假、恶、丑,能够做到辨别是与非。

民间童话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建议

民间童话在引导幼儿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民间童话的教育价值,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幼儿教师要提升鉴别、运用民间童话的能力

民间童话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是进行文化传承一种有效途径,幼儿教师要担当起教育的重任,从自身做起,用好、用实民间童话的教育功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教师要重视民间童话故事的文化传承价值

教师和幼儿是文化传承最佳的群体。作为教师要有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意识,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教师在开展民间童话相关教学活动时,可以选择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童话内容,在学习民间童话的过程中了解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教学中引入《年》、《除夕》等民间童话,让幼儿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由来。幼儿是自我感知、模仿性比较强的群体,随着知识积累就会对民间童话故事内容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通过幼儿在活动中对民间童话的一些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让幼儿感受到民间童话所带来快乐的同时,培养幼儿对民间童话的认同感,建立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

2.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提升对民间童话的理解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意识与文学素养,才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效挖掘、运用民间童话类素材为幼儿全面发展服务。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要主动学习幼儿文学理论与文学常识,提升自己对幼儿文学欣赏的认知与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民间童话的深刻内涵、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要多了解、掌握和汇集民间童话素材,并能够结合幼儿心理、学前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有效的去筛选、优选适合幼儿的民间童话素材运用于教学活动,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在幼儿面前。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提升自己讲故事的能力,能够将语调、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个人情感等有机结合起来给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4]

3.幼儿教师要有效提取民间

童话中所蕴含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围绕着幼儿全面发展来展开的。民间故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和蕴含的育人元素,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目标,既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强化了幼儿的行为技能。如民间童话《年的传说》中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知道过年的来历,了解过年的几种习俗;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对中国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可让幼儿能借助经验续编故事,并用连惯的语言大胆地讲述,从而使幼儿认知、幼儿情感和幼儿行为在目标上达成了统一。

(二)幼儿园要发挥园本优势,引领教师和家长用好民间童话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园本优势,使民间童话元素渗透到幼儿园环境中,引领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开展民间童话教育活动。  

1.幼儿园要在环境创设中增添民间童话相关元素内容

幼儿园中的各种环境创设也会对幼儿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作用。为了能够强化幼儿学习民间童话氛围,幼儿园可在幼儿读书阅读区增加一些与民间童话相关读本材料,让孩子多一点时间和机会了解民间童话。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有关民间童话的相关手工和墙饰,比如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制作民间童话中常出现的城堡,在制作过程中,使用民间童话偏爱的金黄色,银白色、红色等鲜艳的颜色。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童话角色区,在里面摆放幼儿自己制作的有关民间童话的手工作品,可用于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之用,借此强化孩子创造的行为。

2.幼儿园要多鼓励、多引领教师开展民间童话教学活动

民间童话作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资源之一,在向幼儿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幼儿道德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作用,幼儿园应该积极鼓励并引导教师有序、有效开展民间童话类教育活动。首先幼儿园可以鼓励教师按月开展“民间童话”主题教学活动,组织活动时围绕一个民间故事内容开展多领域主题式教学活动,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多感受、体验民间童话的魅力。其次幼儿园可以多举办一些以“民间童话”为题材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活动,可以讲故事、手工展示、教学竞赛等方式进行,借此强化园内教师对“民间童话”的重视与应用;最后幼儿园还应多开设一些与民间童话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活动,可邀请当地民间童话传承人和专业领域学者对幼儿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普及培训,以提升他们对民间童话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以便能够在幼儿园教学中用好、用实民间童话,真正做到为幼儿全面发展服务[5]

(三)发挥社区、社会等多方力量,支持民间童话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离不开社会、社区的服务与支持。首先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有效挖掘本地区域内的民间童话故事,这对于传承发扬本地文化也有积极地意义。此外还可以带领幼儿进入社区寻访民间故事传承人,增强幼儿对民间童话的了解与情感体验。其次可以呼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建立专门针对幼儿的民间童话资源库,帮助幼儿教师更为有效的利用好民间童话。目前民间童话内容庞杂,并没有统一根据年龄段进行划分与整理,这也给幼儿教师后期有效筛选教学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集众人之力,对民间流传至今的童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或改编,建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幼儿教师教学需求的民间童话资源库,让民间童话故事在幼儿园教育的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结语

总之,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智力提升、情感丰富等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更有利于幼儿园自身形成有特色的园本教育课程,并能有效实现本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戈韵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以中班幼儿饮水习惯为例[J].才智,2020(09):189.

[2]刘云.浅谈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材料的投放[J].传播力研究,2020,4(08):158+160.

[3]任惠琼.建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J].才智,2020(07):205.

[4]沈欣怡.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对应策略研究[J].才智,2020(01):105.

[5]陈轩,张静驰,朱继文等.中班幼儿抑制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6):895-9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