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提升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课后服务
正文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各学校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学校以及教师都在思考和研究如何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下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获得收获和进步,而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正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探索的关键。教师必须要将双减政策作为基础的引导,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成长,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水平的路径进行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具有以下意义。首先,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教学时间减少,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更少,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这就意味着,平常的课堂教学难以覆盖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很多学生并不能在课堂教学和数学作业中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开展数学课后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学生能够在课后服务中完成自己的作业。
其次,为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课堂教学教师要进行知识的统一讲解,不断的推进教学进度,而课后服务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写作业的环境,并不进行知识的讲解。因此数学课后服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学习效果。
然后,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在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的量减少了,就意味着作业的布置需要更加具有有效性,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能够见到的各种学习资源也相应减少了。然而,数学课后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学辅导、习题讲解、练习册等形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习题,拓宽学习面,提高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和数学作业布置的不足之处。
其次,可以有效的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进行辅助,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辅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做题,帮助学生构建真实有效的数学知识框架,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数学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后辅导和指导,学生可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最后,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和竞争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接下来的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中,都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课的数量减少,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并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而数学课后服务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的又一个数学学习场景,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课后服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数学成绩,提升竞争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的课后服务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符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和特征,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有效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不足
双减政策影响之下,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后服务已经提出了不同程度和水平的要求,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他们的自制力水平也有所不同,完成作业以及学习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步调都完全一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但这样也会出现新问题:班级内优等生的学习速度更快,学习质量更高效率更好,而学困生的学习进度就更加缓慢,学习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是设置作业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次是在课后服务内容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更感兴趣以及喜欢的科目和内容,这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本身就比较随意和广泛,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学生会随意的变更学习的科目,导致学习的效率较低,这也是双减政策推行背景之下所产生的问题。
(二)家长存在不足
双减政策推行实施之后,有很多家长觉得这种政策非常关键,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教师进行管理,让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家长就不需要在管理学生的任何问题,而孩子在回家之后,家长也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做任何的辅导,提出任何的要求,直接任由自己的孩子在家中玩耍或者是看电视,这种完全将学生交给教师管理的思想就导致家长和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两者的教育思想不完全一致,教育理念也不同步,因而导致教育质量不高,教育严重失衡。
(三)教师存在不足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对于小学教师已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课后服务阶段,需要教师做的更多,不管是教师的工作时间还是课后服务的质量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实际上都是心得考验。也正是由于课后服务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时间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延长,他们从心理以及身体上都感受到了极高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感受不到了任何的快乐,平添了更多的烦恼,让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不断的下降,也影响到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提升路径
(一)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的课后作业实质上是针对于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补充以及进一步延伸,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来对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让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重难点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感受,更关键的是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熟悉这些公式在做题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而灵活地使用这些内容,最终为教学的成效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双减政策的提出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能够多多思考怎样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校中顺利的完成作业。
课后服务实际上是双减政策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这种服务和以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其自由度以及灵活度相对来说更高,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环节自然就有着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双减提出之前,学生的作业一般是要在家里完成,而学生的家长要为学生提供辅导,但是学生的家庭营造的学习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局限,导致一些自主性不高的学生很难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1]。另外是由于家庭作业的辅导人员是学生家长,而家长的文化层次又并不相同,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可能就很难对其进行解决,这也导致最终呈现出的课后作业质量无法达到预想的状态。但是课后服务则体现出了不同,如果将学生的数学作业放到课后服务的时间去完成,那么学生不仅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中完成作业,也能向自己熟悉的教师寻求帮助,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了辅导,更让课后服务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可以将作业看成是一种媒介和工具,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后服务时间将其完成,更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尽职尽责,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作业服务和帮助顺利的实现双减的任务目标[2]。
比如说教师在提供作业服务时,就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作业,而关键的是教师自己也需要有负责任的意识和态度,要在为学生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作业服务上展现出更优良的成效。为学生提供作业服务时可以采取的方式一方面是给学生提前讲解课后作业服务的具体流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考虑,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快速完成作业中浅层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动态,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比如说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已经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习题,但是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计算上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体现出课后服务的教育意义[3]。
(二)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首先是要设计多元化作业。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以及家庭水平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兴趣,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布置作业时就需要更好的了解课程标准,遵循课程的要求,让作业的内容更具代表性,数量合适,难度合理,更要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相应的时间对相关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检查。批改作业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其中的方式要丰富多样,也要及时规范。在评价时则需要明确相应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正常发展,要让评价的内容更加多元且综合,评价的主体更加完善,评价的方法更加丰富[4]。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成长在统一规划的环境下,也只有学生实现多元化的成长,才是小学课后服务的目标和重点。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对于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出路和选择,可以借助于移动设备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只需要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相对应的任务,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顺利营造,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氛围[5]。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要巩固学生当前学到的知识,并借助于作业的途径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多多搜集一些网络中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参考,比如说要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途径搜集一些学生更感兴趣的和教材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将其整理成册,并在课堂中和学生建立分享,更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前提,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顺利[6]。
其次是要设计个性化作业。小学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当充分体现作业的设计内容,要关注对教材的研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更高的兴趣和动力,也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也正是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要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原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作业,帮助学生建立热爱作业的兴趣[7]。
最后是要设计分层作业。设置分层作业时,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因材施教的设置作业的难度和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其乐融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基础参考,将设置的数学作业从题量和题目上进行分层,以周作为单位来设置课后答疑以及教学评价等个性化辅导的模块,这种分层作业的设置从源头上改善了小学作业的质量,让作业的靶向性得到了体现,也帮助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目标[8]。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开展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的革新陈旧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的理念,遵循现代化的教学原则,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计划和方案,综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服务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及精神双层面的丰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高,也能够实现更加优质的数学教学任务要求。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2年度课题“提升城区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实践研究”(编号:2022038B)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23(02):155-157.
[2]朱丽娟.“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08):93-96.
[3]于芬.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促进小学数学课外阅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5):57-58.
[4]赵振强.提高小学数学课后复习效率略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62.
[5]彭玉柱.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9(01):132.
[6]袁秀芳.打开数学学习的一扇窗——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研究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8(21):17.
[7]袁艳光.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8(12):70.
[8]齐静.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8(35):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