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优化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朝兰

昆明市盘龙区茨坝中学附小 云南省 昆明市 650051

摘要

伴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学习任务群这一新名词也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当“双减"政策与学习任务群相遇时,教育的火花也悄然迸发,恰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基于此,本文结合小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具体阐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学习任务;优化策略

正文


2022 年教育的两大热词非“双减”和“新课程标准”莫属。当“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不期而遇时,又会擦出怎样的教育火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方式来驱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从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习任务设计入手,通过学习内容的优化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构建高品质课堂,让学生在“增”与“减”的转换中,在“变”与“不变”的应对中,提升语文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特点

1.1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就。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以及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目前掌握的优秀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交流探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将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课堂任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也让教师认识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整体性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容易将重点放在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上,而通过学习任务群的优化,课堂上教师重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以及前后知识的关联性,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习任务群和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数学课堂的任务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有效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1

1.2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1.2.1.突出核心素养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比,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理念更加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新课改的提出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六个方面。将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教师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能力。

1.2.2.整体性强

学习任务群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更加强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整体学习和链接,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单个的知识内容转变成整体的数学知识框架2。这种基于整体和单元主题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在质疑﹑推理以及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结构,培养数学思维。

1.2.3.注重情境设置

学习任务群和数学课堂的结合,不仅要重视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还要重视知识和日常生活情境的联系。将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这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优化策略

2.1以课程目标为引领设计学习任务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立足《新课标》,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解读教材内容,合理设定学习目标,然后将目标转变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展开思考、分析、探讨,最终实现有效认知。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这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编排的,为进一步学习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打基础。《课标》还把百分数从“数与代数”领域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百分数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分数,表示两个数或者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也正是这种形式,使百分数与整数、小数、分数都有密切的联系。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环节,笔者开门见山,揭示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接着出示学习任务:谈谈自己对百分数的了解?关于百分数,有什么不明白的?

有的同学说衣服的标签上,饮料的标签上都有百分数,有的同学说电脑下载文件时也会显示百分数,还有同学提出了百分数要怎么写、什么是百分数(即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学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学习百分数有什么用等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一起学习。

其实,六年级的学生已对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上课伊始,在学生完成任务一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顺利完成百分数读法和写法的学习目标,学生还自主提出了本节课的其他学习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拉近了师生距离,还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2.2实施任务导学法

“双减”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这一渠道,更多的是学生需要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合理使用学习辅助工具。譬如,运用互联网、教辅资料等,使学生在自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现有知识基础上衍生出新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积极改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导学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并且在任务导学法的模式下,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帮助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进而保障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进度3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讲解圆锥体积公式的这种方法,或是在公式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试卷练习。为了打破这种固有的教学形式,在任务导学法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带有刻度,且容积为1L的圆柱体量杯,以及准备一个与该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度相同的圆锥体容器。其次,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任务导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譬如,向学生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自己准备的圆柱体量杯和圆锥体容器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问题任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们可以发现:使用圆锥体往圆柱体内盛水,需要三杯才能盛满。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自己得出:πr2h 这个圆锥体积公式,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设计问题主题式学习单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思维品质,了解学生思维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以学生思维素养发展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也是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关键,教师通过合理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有效互动,产生思维碰撞,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途径4。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主题式学习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需求,为学生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单,学生按照学习单上的问题,展开深度学习和思考,实现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数据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统计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借助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图表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果。统计表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中以及学生的学习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辅助工具,对整合数据、深度分析与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最终实现数据的科学利用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构建一个问题情境:“班级在本周的班会活动中打算举办读书活动,需要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而图书馆每次可免费借阅图书的数量为80本,为了保障读书活动顺利开展,且满足不同学生的读书需求,需要对班级内学生喜爱阅读的图书类型进行统计,包括童话故事类、悬疑类、文学类、小说类、科技类等,然后合理制定图书借阅方案。”结合这一问题情境,教师给学生设计如下问题主题式学习单。

1.班级中喜欢童话故事类、悬疑类、文学类、小说类、科技类的学生人数各是多少?

2.要想表示班级中喜欢各个类型图书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应该绘制什么统计图?

3.在该统计图绘制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

4.从绘制好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如何设计图书借阅方案才合理?

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再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问题主题式学习单的引导学生能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明确思考方向和学习目标。比如某位学生针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由于图书馆每次借阅图书的数量不能超过80本,而图书的种类非常多,为了满足班级学生的阅读需求,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阅读喜好,然后再按照喜好每种类型图书的人数比例来对这80本图书借阅额度进行分配。扇形统计图上的数据就是每个扇形占总体的百分比,因此需要选择扇形统计图。”在问题主题式学习单的帮助指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针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都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提升了问题解答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也提升了思维素养5。数学教师要在学生完成问题思考和作答后,让学生分享思考与分析过程,而不只是让学生对答题结果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相互分享,能够进一步发散思维,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2.4以生活素材为线索设计实践学习任务

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实践包含两个重要的认知行为,一是动手操作,二是动脑思考。基于操作实践的学习任务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在操作实践和反思总结中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虽然都是一些基础内容,但是应用非常广泛。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选择与学生经验相贴近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收集生活素材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学习任务活动:一是让学生根据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二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有多大(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家的一个位置,如阳台、卧室、客厅、窗户等,测量这些地方的各种数据,算出这些地方的面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带有拐角的空间,就需要开动脑筋利用“割补法"来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将房子的示意图画在手抄报上。

3、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任务群,展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新样态。它以学科学习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描摹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面貌,指向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学习任务为支点,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相信在“双减”政策与学习任务群二者的合力下,其必将朝着“求新求变”的方向不断发展,数学学科育人也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英豪.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J].小学数学教师,2022(Z1):114-118.

2]雷启贵.小学数学问题探究教学分析 [J]. 魅力中国,202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