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初探
摘要
关键词
中职生;家庭教育;课程
正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变化,其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可以为家长提供参考,更高效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为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形成贡献一定的价值。
1.家庭教育的含义和中职生家庭教育的意义
根据黄向阳老师在《德育原理》中对于“教育”一词的相关释义,“教育”通常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善意地对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施加的积极的心理影响,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监护人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善意地对子女施加的积极的心理影响,其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
中职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他们在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家庭加以引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是中职生学习生涯和毕业后求职及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积极良好的关系,可以为孩子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帮助给予孩子最符合自身能力和发展需要的优质教育,使其能够获得适当的学习知识和个人素质,积累个性特质,培养创造能力,以最大化发展日后的潜力。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课程与中职生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学生问题,形成健康稳定的关系;同时学校还可以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并进行相关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更好地认识中职教育、学习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和沟通等。
2.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
根据对所教班级76名学生家长的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年龄在37-56岁之间,较集中在40-50岁区间,学生年龄在16-21岁之间,就同一个班级而言,个别学生年龄差较大;57.9%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21.7%的家庭较贫困;12.16%的家长学历在大专及以上,48.68%的家长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38.16%的家长仅接受过小学教育;单亲家庭的占26.4%,39.5%的家长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隔代教育较普遍;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上,77.6%的家长都选择了“能和孩子做朋友”,但也有22.4%的家长采用的是权威型或放任型;日常沟通中,35.5%的学生能经常与家长反映班级情况,84.2%的家长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27.3%的家长表示与孩子沟通受阻。在发现孩子有吸烟、早恋等行为时,56.7%的家长采取的是“谈话疏导”的方式,也有40.8%的家长“严厉制止”,还有2.6%的家长“会批评,但由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对于孩子的最大期望有68.4%集中于“学有所成,考上理想学校”,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人格健全、自食其力,还有10.5%的家长选择顺其自然;对于孩子所学专业,特别了解的占14.5%,知道一点的占64.5%,其余为“正在了解”或“不了解”;对于孩子如实汇报的令家长不满意的表现或成绩,30.3%的家长选择鼓励,60.5%的家长选择一起分析寻找原因,9.2%的家长选择批评;学生的周末和假期安排有14.5%的家长因为和孩子不在一起,不太了解,39.5%的学生和同学朋友在一起,34.2%的学生居家休息,2.6%的家长给孩子安排具体任务(班级中18.9%的学生有特长),9.2%的家长认为“只要安全做什么都行”。
从家长和学生的年龄来看,在生活中是真实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代际间观念的差异是家庭教育无效或低效的原因之一。经济状况不佳易导致家长忙于生计,缺席孩子的成长,无暇顾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校教育也不甚关注。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孩子们无法得到充分的安全感,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他们的发展受到阻碍。部分家长文化素质有限,无法获取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容易采用打骂教育、简单粗暴手段管理,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又没有耐心,缺乏对孩子自身能力和兴趣培养的认识;对孩子期望过高而无法了解其真实想法;一些家庭没有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过程,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发展等。
通过观察并与自身学习经历对比,尽管现有家庭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但普遍家长的教育意识较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抛开客观因素,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能够通过家校协同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打造更优质的平台。通过问卷,家长反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有文化素质有限、教育不得法、精力有限以及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等。
针对以上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家长、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都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以最大化孩子的发展潜力。
3.中职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探索和建议
要对中职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应从问题出发,探索合理、有效的课程进行系统安排。
3.1安全教育课程。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孩子健康成长,因而关乎生存的问题是最首要的,课程应该向家长说明中职生会遇到的危险以及遇到危险时家长可以提供何种帮助。
生命安全教育。人们常说,“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保障生命安全是家庭教育中基础且重要的一课。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大多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但他们依旧可能遇到校园欺凌、社会暴力、意外、自然灾害等危险,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查资料或通过技能训练,认识到校园欺凌的现象,绝不忍气吞声,还要学习逃生技巧,掌握必需的生存能力,避免造成危险。
心理健康教育。更棘手的是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中职生,他们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或经历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事件,因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却无处排解,这一部分孩子在遇到学习或生活压力时,容易选择逃避,进而危及生命。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狂躁症等不是通过休息或调整就可以解决的,必要时要积极治疗,日常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关爱,在空闲时间多陪伴照料,如果距离较远,也要给孩子多打电话、视频沟通,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逐步建立对生活的自信,找寻前往未来的方向。
性教育。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有着对生活的热情也有对生活的懵懂。家长对于即将成年的孩子,有的放任不管,而网络上的一些资源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不良影响,使得他们试图“偷尝禁果”,可这有可能导致怀孕、流产或其它可能伤及身体的事情发生。家长通过课程要了解到男女间产生爱慕之情是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表现,不能一味压制或视而不见,家长要和孩子合理沟通,学习必要的性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一旦已经出现问题,拒绝一味打骂,应积极处理,将伤害最小化。
财产安全教育。中职生大多开始住校并每周或每月从家长处收到生活费,自己打理。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金钱观,但不一定正确或合理。他们会想要赚钱、省钱或者花钱,有了这样的驱动力,有些孩子容易受到欺骗,可能是网贷、诈骗、传销等各种形式,危及财产安全,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意识,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也不要急于去做能力之外的事,赚自身能力之外的钱,否则很容易给自己和所在家庭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失。
3.2亲子沟通课程。中职生家庭教育的难点就在于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
了解和理解。亲子沟通受阻的最大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不了解以及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学什么、玩什么、想什么。对于新鲜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过多将自我意识强加于孩子,对于孩子经常提起的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对于孩子当下的行为和思想不要急于否定和制止,因理性对待,多信任,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倘若已经出现沟通问题的,不能放任不管,顺其自然,因想办法化解矛盾,让沟通更加顺畅。
沟通方式和渠道。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倾听,耐心、平和、专注地听孩子倾诉,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对孩子有更多了解,也可以在描述中,更多理解孩子行为的初衷。其次,应平等沟通,换位思考。中职生基本都即将年满18岁,父母不应该仍将他们当做孩子来对待,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必要时,家长要向孩子请教学习,这不仅能够改善沟通,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除了电话、短信、微信等快捷的沟通方法,书信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往往遇到较敏感的问题或棘手的事情时,这种慢下来的方式能让话语的分量增加,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这种方式也能更有仪式感地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鼓励与批评的艺术。在家庭教育中,鼓励和批评是时常运用于生活中的教育方式,但父母不懂得教育智慧,往往容易适得其反。时机、具体做法、语言都需要经打磨才可以运用于教育之中。鼓励要表扬到孩子的具体行为,让孩子知道父母以他(她)为傲,批评同样也须直指错误行为,而不能攻击孩子的品格,让孩子认为自我被否定。孩子的行为习惯应在其作对的时候加以强化,而不是在犯错的时候一味指责。言语上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事说事,不随意发挥,少与他人比较,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影响情绪,进而破坏亲子关系。
3.3自我提升课程。中职生家长常因自身素质受限影响家庭教育的进行,因而,适当的自我提升课程可以改善家长这方面的问题。
提高教育意识。课程应启发家长思考其家庭教育的目标,想清楚究竟要养育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确立目标,就不需焦虑,不要过多地关注结果,不必与他人横向对比,不要忽略孩子的特点,多关注亲子关系,给孩子以正能量。
提高自身素质。指导课程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在提高自我文化水平、拓展就业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方面都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尽管生活已经给予家长很大一部分压力,但在孩子面前,家长要始终保持学习力,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榜样的力量。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一定能够做到满分,不必焦虑和自责,课程应该合理舒压。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也不是每位家长都可以高效鸡娃,我们只需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勤劳肯干的意志,诚实正直的品质,谦虚踏实的态度,这些就足够孩子们汲取力量和养分。
3.4家校合作课程。学校是中职生一年中待得最久的地方,为了更多地促进家庭教育,家长会希望学校可以展开一些家校合作的活动课程,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中职生相比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可能需要更早地接触到技能的掌握,而针对这一块的知识,家长们大部分并不了解,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可以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学习什么,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状况,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
中职生住校时间长,有时不便与家长沟通时,老师和同学就是他们的输出对象,家长可以通过家校群和老师、同学及其他家长建立联系,为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做出更多努力。
对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一定要尽全力积极参加,不能将“家有地要耕、有动物要喂”作为搪塞的理由,学校在组织活动时也需多加考虑,避免时间的冲突,活动的拖沓和形式主义,一定要为家庭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中职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方式、行为上的偏差,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不得法,缺乏改变现状的能力。
基于所教班级进行调查,提出了一些课程设置建议,实际而言,当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大类,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希望,通过国家立法、学校辅助、社会支持、家长关心,这一切都可以帮助中职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进而给每一位中职生在成为“大国工匠”的道路上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德育原理[M].黄向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薛凤彩.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9,No.142(04):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