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及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明军

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 山东东营 257300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伴有骨转移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及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次主要选取伴有骨转移疼痛的60例恶性肿瘤病例,就诊于2019.01~2020.12内,试验以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比对,以两组(30例/组)的形式开展试验。甲组实施羟考酮缓释片及唑来膦酸治疗,乙组在应用甲组2项药物的同时联合放疗。对比骨转移疗效、疼痛改善率及生存质量(SF-36)水平。结果:比对骨转移有效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比对疼痛改善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比对SF-36中4项因子得分,甲组分值水平较低,而乙组分值水平较高(P<0.05)。结论:临床伴有骨转移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及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的治疗作用突出,可对骨病灶以及疼痛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提升其生活方面的质量,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骨转移;疼痛;恶性肿瘤;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放疗

正文

    对于晚期阶段的恶性肿瘤而言,其发生骨转移的风险较高,常见疾病类型为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等[1]。在临床表现方面,骨转移患者以疼痛症状最为常见,且病情较重者可出现骨髓压迫、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一系列骨相关不良事件,这不仅对生存质量存在极大影响,甚至还可危及其生命健康[2]。在治疗伴有骨转移疼痛的恶性肿瘤时,常用疗法为内照射、放疗、化疗、三阶梯癌痛止痛疗法、双磷酸盐类药物等[3]。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伴有骨转移疼痛60恶性肿瘤病例,就诊于2019.01~2020.12内,则探究了临床伴有骨转移疼痛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作用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主要选取伴有骨转移疼痛60恶性肿瘤病例,就诊于2019.01~2020.12内,试验以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比对,以两组(30/组)的形式开展试验。年龄项目:38~85岁内;均龄项目:乙组(62.41±10.15)岁,甲组62.35±10.45)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17/13,乙组为16/14。疼痛分度:甲组轻度3例、中度15例、重度12例,乙组分别为2例、15例、13例。调查明细后,比对同类项目,两组显示P0.05伦理要求:已通过;参与要求:自愿。

入选要求:均以恶性肿瘤就诊;均以细胞学或病理学等确诊;经ECTMRICTX线片中≥2项检查存在≥1处的骨转移溶骨性病灶,且疼痛症状显著;经数字评分及主诉疼痛确定为4级疼痛;无治疗禁忌;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资料完整。

排除要求:伴有其他转移的恶性肿瘤;对本次药物过敏;放疗禁忌;资料缺失;中途退出。

1.2方法

甲组实施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治疗,按疼痛评分及严重水平在治疗的整个过程口服羟考酮缓释片用药频率为1/12h,初始用量10~20mg/次,用药剂量按照疼痛程度合理调整;同时采取0.9%氯化钠100mL+4mg唑来膦酸混合后,实施静滴给药,1/3w,用药时间>15min/次。疗程为10w

乙组在应用甲组2项药物的同时联合放疗,采取调强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所用仪器为直线加速器,型号为6MV-X,每周实施5次体内外照射,以肢体方面的功能状态、骨转移浸润的深度以及发生部位确定照射野。控制40-50GY/20-25f的照射剂量。疗程10w

1.3评估项目

对比项目如下:

(1)骨转移疗效[4]:按病灶改变程度评估:增大或有新病灶为PD;无变化为SD;骨病灶密度下降,或溶骨性病灶少数钙化或缩小为PR;骨扫描复常,溶骨性病灶≥4w维持消失状态。有效率=PR+CR率。

(2)疼痛改善率: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5]为工具,分值为0~10分,无痛得0分,轻度得1~3分,中度得4~6分,重度得7~10分,疼痛改善疗效:无变化为无效;疼痛改善<1度为微效;疼痛改善1度左右为中效,疼痛改善2度以上为显效。改善率=中效率+显效率。

(3)生存质量水平:使用的评定方式为SF-36[6],该量表涉及社会因子、躯体因子、心理因子、物质因子等4项,设定分值为100/项,越接近满分质量越高。

1.4数据分析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最新的22.0版本,程序名称为SPSS各类数据分析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n%],计量类分别为t图片6.png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结果

2.1比对骨转移疗效

比对骨转移有效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见表1

1比较骨转移疗效[n%]

组别

n

PD

SD

PR

CR

有效率(%

30

1

17

12

0

1240.00

30

10

16

4

0

410.00

x2






8.523

P






0.000

2.2比对疼痛改善率

比对疼痛改善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见表2

2比较疼痛改善率[n%]

组别

n

无效

微效

中效

显效

有效率(%

30

0

3

12

15

2790.00

30

4

10

13

3

1653.33

x2






11.541

P






0.000

2.3比对SF-36得分

比对SF-364项因子得分,甲组分值水平较低,而乙组分值水平较高P0.05)。见表3

3:比较SF-36得分图片7.png

组别

n

躯体

物质

社会

心理

30

75.32±3.14

78.53±3.52

76.45±2.22

79.41±2.15

30

61.25±3.33

62.54±3.58

63.15±2.36

64.12±2.36

t


14.256

16.452

13.745

15.45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中老年群体中,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且以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疼痛属于常见表现,且以成为此类患者生命体征中的第五大征象。对于骨转移疼痛而言,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对于减少各类并发症如神经压迫、病理性骨折等有积极通。由于本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且由于骨质受损和肿瘤生长等影响,病灶中可不断释放诸多与肿瘤有关的因子,从而形成独特且复杂的局部微环境,进一步加速骨转移[7]。在治疗伴有骨转移疼痛恶性肿瘤患者时,常用药物为双磷酸盐类等,如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前者为阿片类新型镇痛药物,具有安全、起效迅速等优势;后者属于双磷酸盐类中的第三代药物,其优势为低剂量和高效等,且滴注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作为治疗骨转移的关键方式,放疗可完全消除50%左右的疼痛症状,且其属于局部疗法,患者耐受度较好。通过将前述两种药物与放疗药物联合使用,则可发挥出协同作用,既能对骨转移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还可最大程度的改善疼痛症状,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生存质量。本文中,比对骨转移有效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比对疼痛改善率,甲组的占比值较低,乙组的占比值较高P0.05)。比对SF-364项因子得分,甲组分值水平较低,而乙组分值水平较高P0.05)。可见,临床伴有骨转移疼痛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呈现了良好结局和积极优势。

综上,临床伴有骨转移疼痛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的治疗作用突出,可对骨病灶以及疼痛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提升其生活方面的质量,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德喜.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及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2.

[2] 渠德宝,仝少冬,唐天友. 姑息放疗前后骨转移患者疼痛和不良情绪的研究[J]. 系统医学,2020,5(23):144-146.

[3] 叶宁,许峰,齐志兵,.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疼痛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0,26(29):122-124.

[4] 陈家喜. 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 北方药学,2017,14(8):27.

[5] 张森,王旸,杨峥,.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1):103-106.

[6] 李洪波,李晶晶.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3):303-306,332.

[7] 年峰,袁圆,王莉,.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4):470-4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