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林清荣

张店区人民医院 山东淄博 255020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将其纳入常规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实验组(使用噻托溴铵+泼尼松治疗),各51例。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率较常规组更高(P<0.05)。实验组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常规组更短(P<0.05)。实验组头晕、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使用噻托溴铵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显著加快恢复进程,值得推荐。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泼尼松;噻托溴铵

正文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Metho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102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s clinical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envelope metho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ventional group (treated with tiotropium bromide)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tiotropium bromide and prednisone), with 5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ul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relief time of symptoms such as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cough, and phleg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dizziness, fever, and nausea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tiotropium bromide and prednisone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process and is worth recommending.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Prednisone; Thiothorammonium bromide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通常与吸烟、呼吸道感染、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有关,以致于支气管膨胀,弹性降低,导致肺部气体不能正常交换,也不能正常通气,进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相关症状,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壁损伤,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1]。该病在高龄人群中普遍多见,起病缓慢,迁延难愈,病程漫长,是一种致死风险相对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很有可能会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肺癌[2]既往临床多采用平喘药物噻托溴铵防治该病,但是长期单一用药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有必要考虑联合治疗。近年来,有报道发现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显著增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3]。鉴于此,本研究纳入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观察分析了噻托溴铵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作用,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纳入201901--202012月,按照信封法,随机将其纳入常规组(n=51)、实验组(n=51),其中常规组26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53-79岁,均龄(66.75±8.78)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4.42±0.96)年。实验组2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52-80岁,均龄(66.81±8.75)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4.46±0.98)年。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入组标准:均通过影像学诊断、血常规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表现,确定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听诊闻及啰音,痰液黏稠,咳嗽不止,呼吸急促,重体力劳动、过度活动之后相关典型症状加重;无过敏史;意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配合治疗。排除标准:近1周接受过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心肝肾不全;脑器质性疾病;良恶性肿瘤;精神病史;中途因故退出或者是擅自更改用药方案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卧床静养,常规吸氧,给予止咳化痰、解痉治疗等等。而常规组51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每次取用18ug噻托溴铵粉雾剂,通过吸入装置,经口鼻吸入,1/d1周后观察疗效。实验组51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同时加用泼尼松针剂,取40mg泼尼松针剂,与浓度0.9%生理盐水250ml均匀混合之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率。相关症状全部消退,未闻及肺啰音,能够有效呼吸,纳入显效范畴。相关症状趋于缓解,肺啰音减少,纳入有效范畴。相关症状未改善,或者是持续加重,纳入无效范畴。其中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比率,即为总有效率。(2)症状缓解时间。主要包括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相关症状。(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有无头晕、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

1.4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检验两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均通过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等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图片5.png)形式描述临床治疗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定性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n)、百分率(%)形式描述,结果P值描述,当P0.05时,说明两组结果有差异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率 见表1

1 实验组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率对比[n%]

小组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

51

3772.55%

1121.57%

35.88%

4894.12%

常规组

51

3160.78%

917.65%

1121.57%

4078.43%

x2

-




7.681

P

-




<0.05

2.2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相关症状缓解时间 见表2

2 实验组与常规组相关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图片5.pngd)

小组

病例数

胸闷

呼吸急促

咳嗽

咳痰

实验

51

3.15±0.26

2.99±0.38

3.36±0.34

3.25±0.35

常规组

51

4.75±0.33

3.92±0.57

4.45±0.28

4.52±0.19

x2

-

5.756

6.008

7.234

4.946

P

-

<0.05

<0.05

<0.05

<0.05

2.3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见表3

3 实验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小组

病例数

头晕

发热

恶心

总发生率

实验

51

35.88%

35.88%

23.92%

815.69%

常规组

51

59.80%

23.92%

47.84%

1121.57%

x2

-




0.998

P

-




>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病残率、病死率极高,尤其是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罹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日渐增多,已成为一种备受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该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之起病缓慢,容易被忽略,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时,病情已经发展至相对严重阶段,需要尽快进行相应治疗。该病具有十分复杂的病理机制,长时间反复发作情况下,可能会演变成为肺心病,甚至肺癌[4]。因此,早干预、早治疗,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促进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现阶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尚未研发出特效的根治手段,只能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减缓病情发展[5]。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常用药,其中噻托溴铵能够改善支气管扩张,抑制腺体分泌,用药后快速见效,实现情的控制。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解除呼吸困难症状,二者联合,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效率94.12%较常规组78.43%更高P<0.05)。究其原因:噻托溴铵具有十分突出的平喘作用,抗胆碱能特性显著,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呼吸困难。而糖皮质激素药物泼尼松具有极强的抗过敏、消炎作用,能够减少炎症物质渗出,减轻水肿,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避免肺部组织遭受炎症物质浸润[6]。二者联合使用,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故而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与此同时,实验组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常规组更短P<0.05。因为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抑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合成,发挥出强效的抗组胺作用,保护肺部组织免受损害,促使患者增强对血氧缺失的耐受性,从而减轻症状,加快病情康复[7]。最后,实验组头晕、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15.69%与常规组21.57%无差异P>0.05。说明噻托溴铵治疗的同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对于患者而言,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综上,现代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过程中,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启龙,马艳梅,马红红,的步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加重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22,33(20):2606-2609.

[2]闫忠诚,刘颖卉.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价值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6):14-15.

[3]金开雄,李翔,胡娟.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04):87-89.

[4]孙红静,田玉娟.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0):87-89.

[5]李杰梅,景裴,宁艳硕,.噻托溴铵吸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50[J].中国药业,2018,27(10):29-31.

[6]代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1):174-175.

[7]朱立颖,黄志辉.泼尼松治疗中老年弥散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20):37-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