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德育;体育锻炼
正文
引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打造积极的德育课堂氛围,在形成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下,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所影响,小学生辨别意识不强,而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项目练习,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更好的去思考,投入学习,在体育项目练习中也可以培养坚韧、积极的品质,这些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融合德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这个时期,老师们可以利用体育学科,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品质向正面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在小学生的发展历程中,体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机能,培养终生体育理念,培养坚强的意志,敢于战胜各种困难,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但是,许多小学的孩子受到了父母的过度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不能自己处理问题,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精神状态比较差,体质比较弱,还有就是孩子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成长。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和身体的不足进行有效地处理,通过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质,还能够提升精神状态,掌握一些体育项目技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体育游戏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在小学,孩子们本身就爱玩、好动,他们对游戏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因此,老师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还可以实施德育,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和特征,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作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变成整个游戏活动的主人翁。就拿“迎面接力”跑来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组织团队,检查同学们的出席情况,再引入“割麦子”的小游戏,使同学们在小游戏中学习到迎接接力赛的一些基础动作。老师可以将本班的同学分成4组,每组的人数相同,并将其分成4条列队,每两条平行队的距离约10米。之后,老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参加演示演练,向其他的学生解释技术动作和方法,让他们去模仿。然后,一队的学员拿着“镰刀”,冲进了麦田,举起“镰刀”,一次又一次的砍了下去。收割完“麦子”,继续往前跑,将手中的“镰刀”交给另一名同学,另一名同学如法炮制,谁先完成,谁就是胜利者。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合作精神,同时体会到了玩游戏的快乐,体会到了什么是前进,什么是失败,使他们在竞技比赛中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成长,得到了收获。
(二)体育教学融入生活化内容,寓情于景
“体育生活化”指的是将体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教科书的内容与生活的现实密切相关,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突出,教师从而从多样化的视角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保证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去体验生活,去追求生活,从而为体育课程带来更高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抛掷技能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快乐的田野劳动”这个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形象、通俗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农民伯伯挑秧苗的工作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然后将投秧苗作导入到投掷教学中,让其独立练习,去体会怎样投掷得更远。在这段时间里,不仅让孩子们深入地理解了抛掷动作的要领,还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劳动,从而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三)基于体育比赛,落实德育教育
只是干巴巴的讲课,学生难免会厌倦,以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体验,深刻感受,从而达到道德与体育的有机融合,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本班中,没有参赛的学生可以建立拉拉队,为其他参赛的学生们呐喊助威,从而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感情。而参加比赛的同学们,就应当为自己的班级的荣耀而努力奋斗,在竞赛过程中进行高效的配合,进行有机的协作,为赢得竞赛的胜利而付出自己的汗水,从而对团队合作能力和拼搏精神进行培养。例如,在体育课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一些同学会因为担心被篮球击中自己或者担心与别人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上难以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也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这都是缺乏勇气、抗挫能力低下的表现。此时,教师可以用言语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同时手把手地给予学生引导和示范,用师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有安全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员在实践中更好地战胜难题和挫折,完成竞赛活动。
(四)以学习共同体完善学生评价管理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多元、精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认识,进而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有效的培育。比如,要想充分发挥评估功能,就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区分。在评估方式上,应该呈现出多方面性、多主体性和多层次性。教师应该建立融合型的评估方法,以更好的改善对学生的评估,并使其更好的了解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智能化终端来进行评价,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中,都要进行数据输入,通过计算机终端的智能化评价系统,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动作完成情况等)做出准确的评价。让家长更好地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身体、心理状态,方便家校交流。在设定评价口号时,应该与多样化、精确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还要求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客观的描写,评的是教育目标的完成程度,要达到所评即所教的效果。
结论:总之,尽管体育学科不是重要的学科,但是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教师需要正确认知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健康以及道德素养。本文主要提出了基于体育游戏活动,落实德育教育、体育教学融入生活化内容,寓情于景、基于体育比赛,落实德育教育以及以学习共同体完善学生评价管理几种德育教学策略,旨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婷.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结合问题及对策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14):77-78.
[2]石勇.浅谈德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J].试题与研究,2022,(14):15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