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到大单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教师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探究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学习内容往往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Word”相关内容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歌曲、游戏、影视剧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Word排版”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我的太阳》《龙的传人》等歌曲。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何进行Word排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太阳”主题的 Word文档,引导学生分析 Word文档中的图片、音乐、文字等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在制作 Word文档时要添加图片和音乐等元素吗?有哪些方法可以添加这些元素?”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文字和图片大小来添加音乐。如何修改文字和图片大小呢?”“我们可以在文字框中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在编辑框中输入要修改的文字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操作,当学生操作成功后教师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Word文档中添加图片、音乐、文字等元素可以在操作时添加。这样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深度理解。
二、深度思考,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 从单元视角,将整体和部分联系起来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内容—活动”为主线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注重知识整合,注重方法培养。教师要从单元视角出发,将整体和部分联系起来,以“目标—内容—活动”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主题”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1]。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习主题”设置为:如何制作一张美观大方的手抄报?以此为起点,教师可以将手抄报中的各个知识点整合起来,分别是:文字处理、图文混排、色彩搭配、排版布局。再将各个知识点与具体的操作内容联系起来,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分为文字输入、文字编辑和表格设计;图文混排是指在图片上添加文字;色彩搭配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等;排版布局就是将版面划分为块、行和列等。再将各知识点与具体的操作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制作手抄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等,再根据需要进行排版布局。
2. 从要素视角,将单元内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排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字”“行”“列”等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板块:段落设置、段落格式、字体设置。再将这些知识点与具体的操作内容联系起来,比如:段落设置包括段落格式设置和段落文字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包括段落间空格、换行符和分隔符等;字体设置包括字体选择、字体大小和字距等。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主题”来整合各个知识点,将整个知识板块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文档编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文档”这一主题与“文件”“新建”“删除”“插入”“合并”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再将各知识点与具体的操作内容联系起来。
三、强化实践,提升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在“动画制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视频、图片等素材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自主选择视频素材并对其进行编辑与美化。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编辑图片”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进行编辑,如将图片中的文字添加到指定位置、对图片进行大小调整等。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作品。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1.自主实践,培养思维品质
在“编辑图片”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素材,并进行编辑。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素材的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例如,在“美化图片”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片素材并对其进行编辑,然后再让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对自己制作的图片进行美化。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的素材,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素材并进行编辑。
2.小组合作,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思维与合作学习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和创新。在“动画制作”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动画制作小组,然后根据小组成员各自的优势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制作动画”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场景”“角色”“对话”三个要素中的哪一个作为动画制作的切入点。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整合与应用,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鼓励创新,发展高阶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特征,能够迁移运用知识。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
例如,在“智能手机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智能手机”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使用软件等方式了解智能手机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智能手机应用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调查报告,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去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发展高阶思维[2]。
1.调查研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后期的报告分析打下了基础。例如,在学习“网络传播”时,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有关网络传播的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6.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7.6%。”通过该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到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主要使用哪些媒体(网站、浏览器、电子邮件)、网络应用情况等信息。通过上述调查研究,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而且能够掌握分析信息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获取数据?如何整理数据?这些数据有哪些价值?”学生在分析调查报告后发现,要想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必须通过专业人士才能获得。学生能够将学习成果迁移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中。
2.分析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可以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发言:①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什么?②根据这份调查报告的内容,你认为应该采取哪种方式了解智能手机的应用情况?③通过这份调查报告,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④你对智能手机的应用情况有什么建议?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哪些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总结归纳”三个环节完成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3.总结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一是自我评价,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小组互评,即让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小组活动的贡献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三是教师点评,即让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智能手机应用调查报告”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智能手机应用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要发现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一是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应用了解不够深入;二是在调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区;三是调查报告撰写得不够规范。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智能手机应用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智能手机应用调查报告”教学中,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素养。深度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大单元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有情境、有方法、有评价等特点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自主思考和探究,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引导,使其在参与课堂活动中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俊俊. 指向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以"走进人工智能"教学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52-55.
[2] 陈小青.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PBL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