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史料分析;历史解释
正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历史情境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情境教学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运用各种方式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呈现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创造历史教学情境时,可以有多种切入角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强化学生认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标,来创造情境。
一、联系古今,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是有益的。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生活现象,通过对当前社会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来创设情境,
1.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库,进行情境的设置
学生的生活经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鲜活的历史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度探索。教师应该关注和了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或事情,并把它们与历史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探索。
比如,在《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以下简称“教材”)第七章“宋元时代城市与文化”这一节课中,因为很多同学都是从电影和电视剧中认识到宋代城市的建造与文化发展的,所以,我给同学们放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解说录像,让同学们从张择端的记载中,更好地理解12世纪的北宋首都的风貌,以及社会各个阶级的生存状态。通过阅读和阅读有关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这些内容。作者针对学生在比较中所产生的有关问题展开了回答,为他们辨别了影视作品与正史所反映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差异,给他们解释了宋代各个阶段城市和文化发展的变化,并指导他们把生活经历作为一个参照,把宋元时代与其他历史时期城市和文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此来充实他们的历史知识,指导他们把历史知识与从古至今一直持续的历史现象进行关联,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让他们构建出一个新的历史。
2.导入热门话题,营造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时事热门话题反映了大部分人所关心的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老师们可以将与历史问题有关的社会热点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创造问题情境,从而指导学生们从当下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从而对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比如,在上一节课《鸦片战争》中,根据《圆明园的毁灭》的知识,老师可以在《圆明园的毁灭》的基础上,将《圆明园的毁灭》中的一些热门话题,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中的一些文字和视频资料,放在希沃的黑板上。有些同学也许会觉得,不应当修缮圆明园,毕竟圆明园是英、法两国侵略中国的证据,修缮圆明园就等于从某种意义上消除了犯罪证据。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后,为何成为侵略中国的证据?除圆明园以外,其他侵略中国的证据是什么?为何无法抹去那些有罪的证据?以相关问题来指导学生的思考和推理,促进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探究和澄清,并训练他们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实他们的历史认识,提升他们的历史解读能力。
二、展示实物,创设情境
与历史有关的物品,是研究史学的主要来源。由于实物具备了很强的直觉性,所以老师们可以用演示的方式来创造一个情境,来重现历史的真实的样子,这样就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激发同学们的形象思维,从而让同学们构建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历史认识。
1.利用实物建模,进行情境的创建
这些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实物。老师演示实物,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直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按照课程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有关的物品,向同学们演示,创造情境,并指导同学们的探索。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青铜与甲骨文》一节时,老师可以事先从网上买来一些仿造的甲骨文字和简牍,在上课时向同学们演示。在同学们轮番观看实物标本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甲骨文用了哪些物质?甲骨文的特征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造字方法?以了解到的历史知识为依据,通过对有关的物体进行观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从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扩大所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一些同学也许会说:契刻在动物骨骼上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好像很多事物的简单线条一样,而甲骨文的起源就是一种意象造字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六书”进行这样的讲解,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阅读和书写甲骨文。
2.运用历史和文学作品创造情境
文件资料是一种有价值的物质资料。珍贵的文献史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历史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展示文献和史料,并通过提问、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秦国末年农民起义”一节中,“楚汉之争”一节,老师就可以播放《史记·高祖本纪》里的一句话:污蔑者族,灭族,出言不逊者,丢入城池。我与诸国有过约定,谁能进入,谁就是王者。我为王关中之君,我来此,皆为我族之君,不犯我之罪,不犯人之罪,勿惧之罪。老师依据历史资料,提问:“我”是指谁?公告是在哪里张贴的?这个通告是在哪种情形下发出的?有何用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归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吾”指的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诏书发出于秦都咸阳,那时刘邦和项羽都是楚怀王分封的诸侯,而且在项羽之前抵达咸阳,所以诏书发出诏书是为了稳定人心。老师接着说:“刘邦之所以能赢得楚汉之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接下来,老师不断地向同学们展示其他的历史资料,鼓励同学们去探索其他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对史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构建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培养出自己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从而提升自己在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三、重放历史场景,营造情境
画面具备直观性和动态性,它能够将历史情境重现出来,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功能,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对其进行仔细的探索,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历史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创造情境,让学生在通过直观的观察过程中进行对比、体会历史的变化,从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1.利用历史图像创造情境
有关历史的照片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它是一种还原历史图像的方法。在阅读图片时,只要有足够的阅读体验,就能从图片中找出重要的资讯,建立起一种直觉的认识。因此,老师们可以在课程的基础上,收集有关的照片,并将它们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创造出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改变》一课时,这一节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认识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衣、食、住、行上所经历的改变。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料,收集一些能反映这一历史的照片,展示出在改革之前和之后,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让孩子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在观察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分配了一个任务:横向观察和对比,分析改革开放给当地生活带来的变化,总结出改革开放前后当地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通过纵向观察和对比,分析了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当地的社会生活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梳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同学们从发展性的视角,了解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用展现历史照片来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探索历史的主动,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达到自己的理论从史出,培养出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培养出自己的史料实证素养。
2.展示纪录片,创造情境
录像能将一段时间的事件表现出来,并对其进行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介绍有关课程的影像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同学维持上课时的专注度,而且可以帮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考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搜集和挑选由权威机构摄制的史实,并在教室中进行放映,创造出一种历史情境。
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卷“洋务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给同学们放映一部名为《幼童》的影片。在观展中,同学们跟随着这些留美孩子们的“步伐”,一起“走进”这场“西化”运动。培养学生的认识:那时的西方人科技比中国强得多。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很低,如果我们不愿意被西方人入侵,那么我们必须学会西方人的高科技,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在海外看到了先进的工业文化,回到祖国,在美青年中,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领导作用,成为中国铁路的先驱,詹天佑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借由放映影像,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有意义的历史发展情境,让他们感受到一个人成长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在看过纪录片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老师可以指导他们与现实相结合,并深入地想一想“你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你的成长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意义”。老师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奋斗,这同样是在历史教育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探索、积累体验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历史实践,使学生对“历史现实”有更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理解历史的能力。
进行角色扮演,也就是让学生们充当一个历史人物,并与他们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来还原一些历史事件,从而创造出一个可以让他们看到的事情。老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历史参与主体的视角,领悟历史知识,构建历史认知。
比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一期《美国的独立》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有关知识,针对“三权分立”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请同学们分别扮演总统,联邦法院和国会的代表。首先,老师要指导学生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拥有的权力进行说明,之后,老师会向同学们提交一份提案,让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同学们在对自己的角色权力进行论证的同时,也能对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国家权力独立行使、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创造出一个历史的发生情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构建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深化他们的学习和记忆,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对他们的历史解读能力进行训练,并培养他们表达历史问题的思维逻辑。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从联系古今、展示实物、再现历史画面、组织实践活动等多个角度来创造情境,对历史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立体地学习和解读历史知识,构建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并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历史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根基放在自己的历史教育中,在自己的工作中,主动地寻找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教育情境的视角和素材,持续地对历史教育的效果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艺蓉. 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6).
[2]何丽珍.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43).
[3]雍建义.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 知识文库,2021(1)
[4]刘琛.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 初中历史教学参考,2020(20).
[5]刘尚忠.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