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常建美

五原县第三中学:015100

摘要

任务型课型是当前语文课堂多数教师的选择。任务型阅读教学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该模式,不仅能够促进阅读目标的达成,也能锻炼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任务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所谓任务型课型,就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用自主或者互助等方法,探求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能力。这种方法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动脑筋,或者独立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研究探讨交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且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被认可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巧设置课堂疑问,为学习导向启智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在“任务型”理念下,教学绝对不是教师呆板的讲授,而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设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逐个击破学习上的困惑,最终在不断探求中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养成习惯。要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即学生的参与情况、掌握情况等。课堂中教师精巧设置课堂疑问,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逐步解开困惑。这些问题就是开启学生知识宝库的钥匙,为学习导向启智。

1.依据文章体裁设疑。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编排单元文本的,每个单元都有精讲课文和自读课文。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依据文体设置问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同类文章提供方法。比如,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稿,也是初中语文课文中唯一一篇演讲稿,教师可借助这篇课文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演讲稿的方法,根据文体特征,设置问题:“谁在讲?谁在听?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上述五个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要做到:明确演讲者身份、明确演讲对象、明确演讲目的、明确演讲内容、明确演讲方法。这样,学生今后阅读或者写作演讲稿就有章可循了。

2.依据写作方法设疑。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很多写作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写作方法设置课堂问题。比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针对学生写作写景作文顺序混乱的情况,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掌握写作顺序和比喻、拟人修辞作为重点,并据此设疑:“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图画?这些图画为什么要分别写呢?在春花图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花的?”“你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句子吗?如果把这些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去掉,意义有什么变化呢?”这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写景要按景物内容分别描写,即使同一景物,描写也要按照一定顺序展开。作文要想生动形象,需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课后学生能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这就解决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把阅读和写作相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语文阅读任务形式,丰富学生的任务探究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型阅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教师分配任务、学生解决任务,而是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教师所设计的阅读任务如果桎梏在文本分析的范畴,则会引发学生的厌倦感,压减任务型阅读的应用效果。

第一,设计竞赛型阅读任务。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在优化阅读任务的形式时,应该适度渗透竞争成分,如在任务中加入“比一比”“赛一赛”等带有激励色彩的语言,点燃学生踊跃参与任务探究的热情。如在文本阅读中,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修辞手法,教师就可以即时布置一项竞赛型阅读任务:“同学们,下面老师计时三分钟,请大家运用新学到的修辞手法造句,比一比哪组在规定时间内造出的句子最多!”随后,教师计时,学生紧锣密鼓地开展造句活动,三分钟后,教师让各组展示造好的句子,统计、评选出正确造句数量最多的小组,从而锻炼学生对文本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竞争心态。

第二,设计表演型阅读任务。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表现欲,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适用于开展表演型任务活动,教师应针对记叙文、寓言故事等类型的文章设计表演任务,给学生创造彰显个性的平台,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和认知。如在寓言故事的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初读故事后,教师布置表演型阅读任务:“同学们,请大家按照故事中的角色人数自由分组,发挥各自的表演天赋,把教材故事转化成一台生动的情景剧。”这种别开生面的阅读任务形式,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力。在学生自主编排和表演情景剧后,教师跟进任务问题:“结合刚才的表演体验,大家认为寓言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故事阐释了什么道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这样,通过设计表演型阅读任务,学生和故事人物产生共鸣,更加精细地分析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

第三,设计资料收集型阅读任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拓展知识和资料,所以收集资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备技能。教师在创新阅读任务的形式时,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需求,设计资料收集型任务,包括作者信息、文章背景信息、历史人文资料等,给学生提供多媒体工具,组织学生分组搜索、查询、筛选有价值的阅读资料,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操作体验,扩充其人文知识储备。如在阅读传统节日题材的文本时,教师布置资料收集任务:“同学们,虽然大家对这个传统节日非常熟悉,但是你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以及不同地区、民族的节日活动和饮食习惯吗?这些知识在课文中并未充分地介绍,下面老师会开放互联网设备,请大家合作收集关于节日的拓展资料。要求资料类型丰富,筛选完毕后,上传保存到线上学习平台。”学生旋即动手解决资料收集任务,查询与传统节日起源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特色节日活动、美食等优质资料,强化了资料收集技能,拓宽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传统节日的认知面

加强任务探究过程指导,锻炼学生的阅读释疑技能

虽然开展初中语文任务型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在任务的实际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认知、方法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相应的启发和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阅读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任务探究过程指导,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帮助,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释疑能力。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阅读任务,采用课堂观察法了解各组的探究情况,坚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原则,在学生遇到任务难点且凭借组员力量无法解决时,及时地实施探究指导。教师指导时应该重视思路点拨和方法渗透,比如应用问题导学法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或者教给学生释疑的步骤和技巧等,任务的实际解决和操作仍由学生完成,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任务型阅读教学目的。

总之,在任务型课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层层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教材的闪光点,寻找语文学习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周昊.初中语文任务型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0-11.

[2]李云芬.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写算,2020(16):79.


...


阅读全文